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ID:44710502

大小:1.3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5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运用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8·全国卷Ⅰ·T37,2018·全国卷Ⅱ·T9,2017·全国卷Ⅰ·T6~8,2017·全国卷Ⅲ·T1~2、T7~8,2016·全国卷Ⅰ·T37,2016·全国卷Ⅲ·T10~11,2014·全国卷Ⅰ·T7~9,2014·全国卷Ⅱ·T8~9。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把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

2、特征,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及影响。3.人地协调观:分析实例,评价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知识点一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①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②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①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②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

4、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表所示。水循环生物

5、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

6、传输考法1 依据区域植物分布图,考查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关系(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

7、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图流程]  第1题,→→→第2题,第3题,[尝试解答] 1.D 2.C 3.A考法2 借助统计图表,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2019·深圳模拟)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4~5题。4.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所在自然带不同B.海拔不同C.水热状况不同D.地处坡向不同5.乌鞘

8、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4.C 5.D [第4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然带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