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ID:4471055

大小:149.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1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_第1页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_第2页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_第3页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_第4页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利用发展_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保护利用发展*——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对策虞林洪金炜琛【摘要】本文从苏州古城保护的相关实践出发,通过古城保护工作回顾、当前面临挑战、对策建议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苏州古城保护的历程、方法与心得,以期与同类工作有所建议和指导。【关键词】保护利用;古城;苏州但在重视新城发展的同时,对古城保护有所松懈,对古城这一文化核心重视不够,古城研究和保护规划的投入不足,古城保护面临挑战。2.1古城功能弱化随着周边新城的快速发展和古城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古城内部分功能逐步外迁,包括工业、行政办公、大型商业设施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但文化、旅游、特色商业等适合古城的城市功能未能及时代入,弱化

2、了古城的城市功能。如何保持古城活力,打造文化核心,实现古城与新城有机协调、互动发展,是目前古城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苏州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东方水城,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苏州文化源远流长,文脉延续千年;城市与山水和谐共生;古城整体风貌与格局保存完好;务实、创新、精细、典雅的人文品格独具特色。古城保护工作回顾12.2居住人口素质下降由于周边新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居住环境,而古城区内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本地居民外迁较多,而外来人口租住比例较高,导致古城居住人口素质降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优化古城人口的年龄结构、收入层次和受教育程度等,从而提高古城人口

3、素质,并保证原住民的一定比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从国务院对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版)批复,要求“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以来,苏州古城保护一直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历经30多年的风雨历程,先后历经前期研究、试点启动、成片更新、重点地段保护更新和整体优化提升等五个阶段,探索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由里寻核”的保护思路,破除了古城保护等同于文物保护、古城保护与发展对立以及古城保护为时已晚、无能为力的三大认识误区,古城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整体格局与风貌、历史街区、文物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古城保护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意识,地方性名城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苏州古城保护研

4、究-试点-总结-推广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性工作程序,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广意义。2.3生态环境退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老街小巷已不适应现代交通方式的转变,而现代的交通工具又不断破坏着生态环境的质量,危害着人体健康。另外,古城内总体的绿量偏少,河道水质也有所退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如何改善古城的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面临挑战22.4有历史价值的古建老宅衰败众多的古建老宅是苏州城的宝,但是有些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现了屋面渗漏、墙体开裂、构件受损、环境脏乱等现象,甚至出现苏州古城保护始终坚持“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战略和“

5、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方针,新区建设卓有成效,古城风貌得到全面保护。*2014·第五届长三角地区城乡规划研讨会论文选登JIANGSUURBANPLANNING江苏城市规划2014年第8期总第237期19历史文化保护HistoricalCultureProtection局部坍塌等险象。针对这一状况,苏州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实施意见》等法规,并开始实施古建老宅修复工程。但是,对古建老宅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修复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古建老宅“活”起来,让历史文化遗存流传后世、永续利用,充分发挥古建老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6、,是下一步古建老宅保护工作的重点。志性建(构)筑物的视觉控制作用,控制虎丘塔、瑞光塔、北寺塔、寒山寺塔和双塔等5处古塔之间的视线走廊;控制在北环高架上对虎丘塔和北寺塔、人民路在白塔东路至西北街段对北寺塔以及拙政园与北寺塔之间的景观视野范围内不得有遮挡建筑。此外,对于已经整治过的沿街立面及地段,应研究建立长效维护机制,鼓励经营者与居民参与古城保护,由其自己负责沿街立面的日常维护。对策建议33.3优化古城功能国内外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表明,古城要想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片区,必须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功能混合区。苏州古城应在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前提下,满足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保护本地文化遗产的同时植入相

7、关的发展功能要素,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引导产业调整优化,提升宜居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使古城成为集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特色商业、传统产业、苏式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片区,并与周边新城实现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功能错位的整体发展态势。3.3.1强化保护结构苏州古城保护应强化“两环、三线、九片、多点”的结构。“两环”:城环——外城河环;街环——桃花坞大街、西北街、东北街—平江路、官太尉河—十全街、书院巷、侍其巷—吉庆街、学士街、吴趋坊、阊门西街。“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