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

ID:44738221

大小: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7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_第1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_第2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_第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_第4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二 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1文艺复兴对艺术设计的影响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强调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3宗教改革的本质4启蒙运动康德的法治思想5启蒙运动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2、解析:C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反对封建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核心是人文主义,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还停留在反对封建教会的腐朽上,并未上升到改变宗教信仰的高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得出文艺复兴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借助于宗教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2、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

3、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解析:B 由“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注重彰显个性和自我艺术风格,故选B项.3、(2017·河北衡水联考)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

4、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解析:B 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

5、者分离,A项错误;“可见的教会”“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D项错误.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6、解析:D 材料中“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教皇已经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名进行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5、(2017·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A、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B、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C、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D、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解析:B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

7、法律状态的自由”,易产生冲突和矛盾,故A项排除;据材料“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可得出康德主张法治,以限制绝对自由下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故B项正确;康德主张要自由也要自律,即主张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2017·山西三地五校联考)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解析:

8、A 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故B项排除.“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不等于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故C项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