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

ID:44746365

大小:38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7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_第1页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_第2页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_第3页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_第4页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google earth在气象与气象和地质地貌教授教化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oogleEarth在天气与气候和地质地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GoogleEarth是一款虚拟地球的软件,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地点搜索功能和地理信息显示功能,本文将该软件应用于天气与气候、地质与地貌的教学中。通过应用,可以多角度、多维度地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从而化解理解上的障碍。 关键词:GoogleEarth天气与气候、地质与地貌 GoogleEarth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地理信息显示功能,所以从推出到现在,已经被大量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来。当前电脑爱好者及一线地理教师更多的关注GoogleEarth基本功能的介绍方面、Go

2、ogelEarth在地理教学案例方面的研究[1-6]。其中,电脑爱好者更加注重对其基本功能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一线地理教师把GoogleEarth资源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线教师的相关研究中,缺少对天气与气候以及地质地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所以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GoogleEarth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天气与气候相关案例分析 1.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其中锋面这一知识点的导入可以通过GoogleEarth进行,现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展示具体操作。首先找到并点击

3、“气象”图层,然后在地址栏中输入“呼伦贝尔”,找到并点击相应地标,呼伦贝尔的天气状况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天为雨转多云的过程。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提问学生天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进入天气系统的学习。 在具体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到锋面的性质以及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据图分析,呼伦贝尔近几天天气变化是由哪种锋面引起的,并说出锋面过境的气压状况。首先,就锋面性质而言,属于冷锋。这可以从天气的变化得出,因为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天气为降水天气,而图中所示的信息恰好与之相吻合。即从3.12到3.15(Tomo

4、rrowNight)总体是不断降低的且为降水天气,相对应的气压总体上是不断降低的。而3.16(Monday)则属于冷锋过境后,因为锋面过境后,天气开始变晴,气温开始回升,相对应此时气压开始变小。  图1.1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图1.2呼伦贝尔的天气变化                                 2.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的分布规律从纬度来说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但就同一纬度来说,海洋和陆地气温存在差异,其中,在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要低,夏季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的温度要高。传统的讲述方式主要是通

5、过学生的感性认知或者试验的方式来进行,最后结合等温线分布图进行判读。本文将通过数字地球从另外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比较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选中图层中的气象图层,然后选取A、B、C三地进行比较。从纬度分布来看,图中所示地区为北半球。A和C两地的气温分别为4°F和32°F,两地的温差主要是由于纬度所致,充分说明,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就A和B而言,两地纬度相近,气温分别为4°F和10°F,造成两地温差的为海陆因素,从而说明,在冬季的时候,海洋的气温相对高一些。   图1.3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就夏季的气

6、温分布而言,本文所选案例为A、B两地。从中可以看出,两地的纬度差不多,但是温度上存在差异,其中,A的气温为-3°F,而B地的气温为-26°F。两地的温差主要是由于海陆因素造成的,即在夏季的时候,和陆地相比,海洋的温度更低。   图1.4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3.季风区及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 由于不同区域的降水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茂盛程度不同,如果从高空观察,那么地表的颜色也存在不同。利用这个原理,还原地表颜色,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还原地表颜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点击实现,所得图如下图所示。可以提问卫星图所

7、显示的地表颜色的空间差异是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锁定在降水引起了地表颜色的差异。那么我国的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为了印证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可将我国的降水分布图作为贴图贴进数字地球,如图1.5所示。从图中可以印证我国降水量确实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那么,导致我国降水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可以从图中的颜色判断得出,蓝色部分即海洋,距离我国东部地区较近,所以东南部降水丰富,而海洋距离西部地区较远,西部地区

8、降水少。那么西部地区距离我国有多远,可以利用标尺进行测量,可以在地址栏中输入塔里木盆地,点击标尺工具,测量其到我国东部沿海的距离为3771千米。由于我国降水呈现如此分布,教师在图中将颜色变化的差异较大的区域用线条分开,其方法是单击添加路径工具绘制一条红色曲线,该曲线即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从而引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  图1.5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