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ID:44747003

大小:81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7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_第1页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_第2页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_第3页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_第4页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交大附中彭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人教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彭禹(200439)本课是人教版《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第二节。《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这样规定的:“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了课标制定者在观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的两个聚焦点。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其观察的方式和角度:一方面是对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过程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在全球视野下对历史影响的关注。这两个聚焦点构成了本课内容的两块基石,而且也给出了本课设计时的框架性的建议:即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最终在全球视野下完成对“新航路

2、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审视。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起点。《课程标准》提供了立足点与骨架,但是要使一节课“活”起来,还必须有其脉络与血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赋予这节课以“灵魂”。课堂的“灵魂”源于对现实的关注。马克·布洛赫说“我是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课程标准》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对现实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机械的关联。而是意味着对现实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因人而异的。钱穆写作《国史大纲》的时候,思考的可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还有没有继续生存的价值与可能?”胡绳在写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的时候,思考的可能是“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些思考造就了通史的“灵魂”,使得这些作者虽然观点各异,但是都写出了活的历史。对我来说,历史课堂的“灵魂”同样是一个永恒的追问:在无尽流转的时间舞台上,人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本课的“灵魂”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局部回答:人为历史所造就,但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当下,而未来则由新的历史所创造——这就是我通过新航路开辟者们的故事想要告诉学生的。由此出发,本课的脉络大体由三个关键问题构成:15世纪的欧洲是特别的,这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个欧洲将要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从何而来?为什么独独是他们完成了开辟新航路的伟业?这是本课设计

4、上所要探讨的第一个关键问题。15世纪的欧洲弥漫着一种“黄金热”,这是当时所有欧洲人在心态上具有的共同特征。但是何以唯独迪亚士、哥伦布等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完成万世伟业?这是本课设计上所探讨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新航路开辟者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不同立场与视角下对此的不同看法?这是本课设计上所探讨的第三个关键问题。本课大体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从15世纪欧洲的危局与困惑开始,渐次展现新航路开辟中的人与事,以期学生能够在历史概念的辨析中探寻英雄与凡人的分野,在西班牙与菲律宾对麦哲伦的对立评价中发现地理大发现的双重影响,并由此感受历史中的人,人所改变

5、、创造的历史。过程设计导入:开辟新航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何以开辟新航路获得如此崇高的历史评价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审视、反思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展示课题:《新航路的开辟》一、何以是他们?——中世纪欧洲的故事展示材料1:T&OMap 教师提问:(1)你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像吗?依据是什么?(1)你能够解释为什么这幅图像呈这样的格局吗?这显示了什么历史因素的影响?(2)在这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欧洲人是如何看待图中的各个部分的?这幅图像上的“ASIA”、“EUROPE”、“AFRICA”显示这是一幅地图。这幅地图与我们今天常见的地图相

6、当不同,三个大洲的布局极为规整,根据我们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可以推测这一图像背后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这这是一幅“T&O地图”,反过来叫“O&T地图”也可以,根据维基百科,这种地图最初出现于8世纪,是一名僧侣创作的。而所示的这幅地图则已经经过了简化,出版于15世纪后期。可以代表中世纪时期一般有阅读能力或者接受了宗教宣传的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个世界由亚洲、欧洲、非洲构成,分别是诺亚的三个儿子闪、雅弗与含的后代居所,被顿河、地中海与尼罗河分隔开来;亚洲因为是基督诞生与殉难的地方,因而具有神圣的意义,耶路撒冷处于世界的中心,在东方遥远的地方,是伊甸园的所在,在一些地图上,有六翼天使手执火

7、剑保护的标识。在罗马看来,非洲是未开化之地,而东方则在异教的统治下沦陷,天主教徒有不可推卸的将基督教的圣帜插向远方的义务。(设计说明:一幅与当下迥然不同的地图带出的一个与今日迥然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在这种特殊世界观背后的特殊时代。也为说明宗教在新航路开辟方面的作用埋下伏笔)13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却在事实上将要颠覆这样的观念。展示材料2:《马可·波罗游记》插画教师提问:(1)你能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为大家介绍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吗?(2)在这幅14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