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华解读

中庸精华解读

ID:44754078

大小:9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8

中庸精华解读_第1页
中庸精华解读_第2页
中庸精华解读_第3页
中庸精华解读_第4页
中庸精华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精华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精华解读《中庸》精华解读    1、天命①之谓性②,率③性之谓道④,xiū(xiū读)⑤道之谓教⑥。道也者,不可须yú(yú者)⑦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⑧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⑨xiàn(xiàn不)⑩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zhòng(zhòng发)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一章)【注释】    ?中: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一切都按照“礼”的规定行事。  ?中节:中

2、,音zhòng种,符合的意思。节,节度的意思。这里指符合周礼规定的礼仪规范。  ?达道:普遍遵循的原则。  ?致:达到的意思。  ?位:位置。这里用作动词,位于其应在的位置的意思。  【译文】  上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片刻不能离开,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正因为如此,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当品德高尚的人在

3、独处的时候,其言行更加谨慎。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可各安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解读】    此段文字是《中庸》的第一章,《中庸》这部小书的内容基本都围绕本章而展开。  《中庸》原本是《札记》中的一篇。《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的一部儒家思想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一般认为《礼记》

4、的《中庸》篇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担忧儒学失传,特意留下来的“心法”,并将其传授给孟子。所谓心法也就是形成孔子时代儒学的基础原理。不管任何时代,只要找到这个心法,就能够再将孔子的儒学思想重新架构起来。  关于《中庸》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有这样一种说法:孔子开创了儒学文化的辉煌时期,但却没有系统的阐述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原理。就如同有人送你一台电脑,却不告诉你电脑运行的基本原理,你不了解原理,要想获得电脑就只能从别人手里购买成品,卖家把高端CPU换成低端产品你也弄不清楚,只好吃哑吧亏。不过孔子在晚年还是把他的思想

5、体系的基本原理告诉了曾子,于是曾子写出来一部《大学》——相当于造了一台电脑给后世人使用,然后曾子又把这个基本原理告诉了子思,而子思则担心这个原理迟早有一天会被人丢掉,就在将其传给了孟子的同时,把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原理写成了《中庸》。果然不出子思所料,孟子他老人家只顾自己讲着痛快,自他而后,儒学就后继无人了。  眨眼之间时间过去了一千四百年,到了宋朝,朱熹识得儒学的心法,从《礼记》中将《中庸》篇抽出进行整编和注解,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宋代以后的官方教科书。而久

6、已无人问津的儒学也从此发扬光大。  那么中庸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何以它竟能成为重构儒学文化与思想的契点?  《中庸》第一章这段文字就解释了这个问题。文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儒家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之一——“慎其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

7、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到晚年时,仍逐字逐句修改文稿。他的夫人取笑他说,“你那么认真做作业,还怕先生骂吗?”他回答说,“不怕先生骂,但怕后生笑啊!”一个一流的文学家还是这样“怕”自己的文章有不妥的地方,这种敬业精神就是慎独精神使然。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作为儒学的重要

8、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中庸”的“庸”字为平常之意。“中庸”的表面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