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流 程图

自动控制流 程图

ID:44772133

大小:12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8

自动控制流 程图_第1页
自动控制流 程图_第2页
自动控制流 程图_第3页
自动控制流 程图_第4页
自动控制流 程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流 程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PLC工业污水处理控制流程1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1.1控制系统总体框图PLC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检测操作面板按钮的输入、各类传感器的输入,以及相关模拟量的输入,完成相关设备的运行、停止和调速控制。3-2电气控制系统框图1.2工作过程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单设备手动控制功能和自动运行功能。在手动控制模式下,单设备可以单独运行,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如图4-1所示。图4-1模式选择流程图1.3手动模式在就地箱手动模式下,可单独调试每个设备的运行,如图4-2所示。在此模式下,可以通过按钮对加氯系统、电动阀门、曝气机、刮泥机,以及各类泵进行控制。图4-2手动操作模式流程图1

2、.4自动模式处于自动方式时,系统上电后,按下自动启动确认后系统运行,系统开始工作,其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LC检测到传感器状态进行启动如图4-3所示。图4-3自动操作模式流程图2自动控制流程在自动控制模式流程图中,调用了各个控制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提升泵、潜水泵程序、加药系统程序、曝气沉砂系统程序、污泥回流泵系统程序。以及污泥脱水系统程序,以下将分别介绍各个子程序的工作过程。1提升泵控制流程图2潜水泵程序主要控制潜水泵的运行和停止,其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过程开始启动潜水泵。(2)检测液面高度,低于最低位传感器时,开始定时防止误判。(3)定时

3、到后,若仍低于最低位传感器,则停止潜水泵运行,否则潜水泵继续运行。(4)检测液面处于中位和高位传感器之间时,开始定时防止误判。(5)定时到后,若液面仍持续处于高位传感器,则输出报警信号。潜水泵工作流程图如图4-5所示。图4-5潜水泵工作流程图3曝气沉砂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4-7所示。4-7曝气沉砂系统工作流程图4污泥回流系统程序主要控制污泥回流泵的运行和停止,其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过程开始首先检测液面高低,若低于最低位传感器,启动定时。(2)定时到,若液面仍低于最低位传感器则停止回流泵运行。(3)若液面处于最高位和最低位之间,启动污泥回流泵。(4)

4、若液面高于最高位传感器时,启动定时。(5)定时到,若液面仍处于最高位传感器时,输出报警信号。污泥回流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4-8所示。图4-8污泥回流系统工作流程图5污泥脱水系统程序主要控制离心式脱水机,启动定时。(1)自动过程开始首先启动离心式脱水机,启动定时。(2)定时到,启动聚合物泵,启动定时。(3)定时到,启动污泥泵和切割机。污泥脱水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4-9所示。图4-9污泥脱水系统工作流程图6曝气过程控制工艺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是重要的水质指标。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5、。BOD的测定需费时5天,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误差较大。COD的检测比较精确,但方法繁琐,耗时约2小时。虽然有COD浓度在线检测仪可以在线检测,但仍存在滞后(30分钟左右),测量结果严重滞后于实际运行时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情况。另外,COD检测仪的价格也较昂贵,增加了控制系统的成本。所以有必要找出简单、可行的控制参数。7氯气投加环节工艺氯气投加消毒效果的好坏与原水PH值、水温、浊度和接触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人工进行加氯量控制,不仅对操作工人不安全,而且投加量也难以准确控制。投加量少了,达不到杀菌消毒效果;投加量多了虽杀菌效果得到了保证,但水将呈氯臭味难以饮

6、用,此外管道腐蚀将加剧,生产成本也上升。近年来,人工加氯逐渐被自动方式取代。氯气投加系统具有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其过渡过程和纯滞后时间均较长,并且系统的干扰因素较多,对这样一个系统,使用一般的PID调节很难满足控制要求。为了精确控制投加的氯量,运用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器对氯气投加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氯气投加自动控制系统如图4-11所示。图4-11氯气投加自控原理图8反冲洗控制工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