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

ID:44777841

大小:629.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28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_第1页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_第2页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_第3页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_第4页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催化导论 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催化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2010-03-171第二章:酸、碱催化反应2.1酸、碱定义2.2一般酸、碱催化反应2.3特殊酸、碱催化反应2.4酸、碱协同催化反应2.5Lewis酸、碱催化反应2酸、碱催化反应概念有机化合物在酸(一般为亲电试剂)或碱(一般为亲核试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催化反应反应物和催化剂之间通过质子(或电子对)的授受作用,形成活泼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进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其中酸、碱可以循环使用,即组成了所谓的“酸、碱催化反应”应用:石油化工重要的催化反应如烯烃水合、烃类异构化、烷基化、烷基转化、裂解、聚合…32.1酸、碱定义1)Arrhenius酸、碱

2、水溶液中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酸水溶液中给出羟离子(OH—)的分子或离子→碱2)Brönsted酸、碱(质子论)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酸给出羟离子(OH—)的分子或离子,(或者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碱酸(A)碱(B)+质子(H+)43)Lewis酸、碱(电子论)a)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或离子,它是电子对的受体(简称受体)→Lewis酸b)给予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或离子,它是电子对的给予体(简称给体)→Lewis碱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酸的价电子空位接受碱的未共享的价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得到酸碱加和物。A+:B→A:BBF3+:NH3→F

3、3B--N+H3AlCl3+HCl→H+AlCl-454)Pearson软硬酸碱1963年美国Pearson,始于酸碱加合物稳定性的研究,提出软硬酸碱定义酸碱加和物金属离子+配体→金属配合物Cu2++4:NH3Cu(NH3)2+4电荷转移络合物/电子授受体络合物:两个化合物相接近时,发生电荷转移,相互配合,得到电荷转移络合物(一般具有显著颜色)6π配键化合物:碱分子没有未共享电子对,但含有电子密度较高的部位(如不饱和键)二茂铁:在沸水、盐酸、氢氧化钠中稳定,能耐热到400℃.7软硬酸碱定义“软、硬”主要是表示酸、碱对外层电子的控制程度和极化的难易程度,随程度不同,

4、有不同的“软、硬”度。Lewis酸→软酸、硬酸Lewis碱→软碱、硬碱8a)硬酸体积小、正电荷高、可极化性低、对外层电子控制紧的金属离子和其他受电原子。H+、Li+、Na+、K+、(Rb+、Cs+)Be+2、Mg+2、Ca+2、Sr+2、(Ba+2)Al+3、Sc+3、Ga+3、In+3、La+3、Ce+3、Gd+3、Lu+3、Th+3U+4、Pu+4、Ti+4、Zr+4、Hf+4、VO2+、MoO33+,WO+4Mn+7、Fe+3、Co+3、Cr+3BF3、BCl3、B(OR)3、AlCl3、AlH3、Al(CH3)3RCO+、NC+、Si+4、Sn+4、MeSn3+、

5、Me2Sn2+、N+3RSO2+、ROSO2+、RPO2+、ROPO2+、As+3Cl+3、Cl+7、I+5、I+7HX(能形成氢键的分子)9b)软酸体积大、正电荷低或为零、可极化性高,往往具有易激发的d电子、对外层电子控制松的金属离子和其他受电原子。Cu+、Ag+、Au+、Cd+2、Hg+、Hg+2、CH3Hg+Co(CN)53-、Pd+2、Pt+2、Pt+4Tl+、TlMe3、GaMe3、GaCl3、GaBr3、GaI3、BH3CH2,卡宾π-电子受体:三硝基苯、醌类、四氰基乙烯RO+、RS+、RSe+、RTe+Br2、Br、I2、I、O、Cl、Br、I、N、RO、RO

6、2,M(金属原子)10c)硬碱可极化性低、电负性高、难氧化,对外层电子控制紧,难于失去电子的配体和其他授电的原子。NH3、RNH2、N2H4H2O、OH-、O-2、ROH、RO-、R2O、F-(Cl-)CH3COO-、CO3-2、NO3-、PO4-3、SO4-2、ClO4-d)软碱可极化性高、电负性低、容易氧化,外层电子控制松,容易失去的电子配体和其他授电的原子。H-、R-、C2H4、C6H6、CN-、RNC、CO、SCN-R3P、(RO-)3P、R3As;R2S、RSH、RS-、S2O32-;I-11e)交界酸碱介于软硬酸碱之间的酸碱中等硬度的酸Fe+2、Co+2、

7、Ni+2、Cu+2、Zn+2、Pb+2、Sn+2、Sb+3Bi+3、Rh+3、Ir+3、Ru+3、Os+2B(CH3)3、GaH3R3C+、C6H5+、NO+、SO2中等硬度的碱PhNH2、Py、N3-、N2NO2、SO3-2、Br-12软、硬酸碱对比硬酸→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小、正电荷高、极化性低;即外层电子控制紧的金属离子和其他受电原子。软酸→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大、正电荷低或为零、极化性高,往往具有易激发的d电子;即外层电子控制松的金属离子和其他受电原子。硬碱→配位体的给电子原子极化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