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4778172

大小:378.3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28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的青铜礼器多转向实用,故C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铁器的使用,而不是青铜器,故B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青铜器用途的变

2、化,没有涉及铸造技术,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故D错误。2.“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B.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D.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影响下,各个地方的统治势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国家体制的认同,为后来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正确;材料与建立集体统治无关,排除A;

3、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至上”的认同,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和作用来共同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3.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表明韩非子A.要求国策与时俱进B.看重继承历史传统C.客观总结历史规律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反映了韩非子分析了上

4、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形势,主张改革变法,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A正确;韩非子强调“当今争于气力”,而不是继承历史传统,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客观总结历史规律,而是强调与时俱进,故C错误;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抨击社会礼崩乐坏的思想,而且抨击社会礼崩乐坏属于儒家思想的内容,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和法家思想出发,紧扣主题排除无关选项。4.《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

5、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这反映出,《孙子兵法》A.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B.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思想,故D正确;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反映《孙子兵法》注重了解情况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掌握来克敌制胜,无法体现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孙子兵法》

6、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先秦儒家倡导“仁爱”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文观;而墨子主张从“农与工肆之人”中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兼士”或“贤良之士”来治理国家。这表明A.先秦实现了选官制度多样化B.两个学派“仁爱"本质相同C.儒家和墨家均强调选贤任能D.墨家反对儒家阶级固化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结合所学可知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

7、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体现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代表宗法社会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以“兼爱”“尚贤”达到利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之目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多样化,排除。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尊卑等级,维护贵族利益,未体现选贤任能,故排除C。6.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帜击退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