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

ID:44786889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8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_第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_第2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_第3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_第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1)(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领会作者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的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难点:本文在语言上表现出的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上:    融情于景    描写议论      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请学生读雨果所写的《给布特勒一封信》,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配《辛德勒的名单》)(学生感知、概括、教师引导小

2、结)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的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向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呼唤.第四部分(21-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三、深入探讨1、在《废墟的召唤》中,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废墟”召唤着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废墟的召唤的?(分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探究)作品的开篇

3、,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的向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 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弈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了整个作品之中.“废墟上,不愿永久停泊.”“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废墟在呼唤,其实是作者在呼唤,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中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2、你对“废墟的呼唤”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教师参与.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4、、二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二、课文研讨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文思如潮.文中既有满含悲怆的叙述,也有寓意深刻 的议论,还有对比鲜明的景色描写,细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结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

5、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 的向往和憧憬.)-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同时,作者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已的贡献.)4、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这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呼应时

6、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二、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1、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而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

7、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2、作者在写景中还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要忘记现实的召唤.特别是作者借那位年轻人之口说出的“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忧虑的心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绵长的思索.三、小结概括四、作业搜集有关“尽每一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