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

ID:44817121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30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_第1页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_第2页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_第3页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_第4页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项目代码:KT0622完成单位:研究人员:获奖情况:一、调研背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发布实施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要按照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自觉地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2006年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长王岐山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吃透中央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市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文件及市

2、领导讲话精神,深入京郊农村,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需求调研。本次调研已列入市政府办的专题调研课题,同时也列入市科委软科学调研项目。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发现阻碍农村、农业和农民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了解他们在提高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所需、所想、所盼,听取农民对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提供服务的重点和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凝聚科技、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资源,加快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瓶颈问题,促进公共财政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倾斜,按照农民意愿和农民需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国际项目普遍应用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

3、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该方法是一种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共同进行的鼓励双方共同参加问题分析的调查方法,其基本概念认为专家不是万能的,农民并不是无知的,最能了解农民的恰恰是农民自己。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赋权、是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之间价值的认同。通过调查者与目标群体平等沟通,使被调查者主动参与到有关问题、发展潜力的讨论、分析和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从调查者方面,变“我们为农民工作”为“我们和农民一起工作”。这种有农民自身参与的调研活动可以在了解农民生产需求的同时启动内源发展动力并激发当地人的责任感。一旦农民感受到这是一个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研究时,他们会表现得更

4、负责任,更认真和更主动地积极参与,所反映的数据、资料、信息比单纯被动的调查得到的要更加准确真实,其实际应用的价值更大。四、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京郊大兴区14个村和延庆县10个村作为平原和山区的代表样本。24个样本村中,近1/3的村(7个)被列入2006年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42%的村(10个)被列入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根据产业类型划分,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共有8个,包括设施、露地栽培的蔬菜、西甜瓜、甘薯及粮食等产业;以畜牧养殖业为主的村5个,包括奶牛、商品猪、蛋鸡等产业;以农业二、三产业为主的村5个,包括民俗旅游和土地流转等。此外,种养结合或产业特色不突出的村有6个。五、调研过程按照调研目标,

5、市农业局组织局属有关单位和部门、大兴和延庆两区县及镇村等领导和技术人员,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形成由大学教授、行政技术管理人员、市区县推广技术人员和大学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大学生等50多人构成的调研团队。涉及种植、畜牧、农机、旅游等4个行业,10多个专业领域,调查和访谈农民共803名,其中参加座谈的农民710名,入户访谈农民93户。市、区县、镇村有100多人参与调研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组织、落实、协调、调研、座谈、回访、讨论及编辑等。自2006年2月至8月,历时7个月,经过方案制定、方法培训、实地调研、回访补充、报告编写、反馈修改等阶段,现已完成24个村的村级报告、两个区县级报告(

6、大兴和延庆)、部分专题报告(因需进一步实地调研充实,本汇编未包括在内)和市级调研总报告。六、调研工具本次调研采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半结构性访谈、社区资源图、机构关系图、季节历、打分排序、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问题树和目标树等工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运用了SPSS以及EXCEL等软件,同时,充分收集和利用了当地提供的二手资料。七、京郊农业生产发展主要问题分析1、缺少技术指导,科技培训实用性不强在入户调查时,有的村民反映几年未接受过农业推广技术部门的技术培训;村里没有技术人员,镇里的技术人员也很少到田间地头,部分农民很少与农技服务部门接触,遇到技术问题,只有通过自己克服和邻里间交流这两种渠道解

7、决。这些情况的存在与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密切相关。在近几年乡镇的并乡建镇、精简机构过程中,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从大到小、从多到少。目前区县各乡镇没有单独设置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推广职能归口于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农技推广的公益服务性质逐渐淡化,基本上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如此一来,本该由“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集中在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