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

ID:44821898

大小:6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30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_第1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_第2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_第3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_第4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 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是施工企业一项基本的质量管理目标,也是我们广大施工管理人员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希望大家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参考和实施以下相关措施,把我们施工的工程尽最大努力建造成无质量通病工程,提高我们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为广大业主建造放心房。下面是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请结合自己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通病表现形式: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一)治理主要措施:  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

2、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2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1.3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1.3.1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

3、径不应小于8mm。  1.3.2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1.3.3混合结构在板的外角部位配抗裂钢筋,钢筋宜置于1/2板厚部位,以板外角为中心,放射状布置,钢筋全部锚固于构造柱或圈梁中,钢筋直径Φ8—Φ10,长度应超过板跨的1/3,远端间距不大于120mm;1.3.4框架外墙阳角区部分板块的支座负弯矩钢筋,应全跨贯通;1.3.5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

4、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  1.3.6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布PVC管时,在PVC管上部敷设宽度为Φ+200mm的Φ4@50(mm)Χ50(mm)钢筋网,(也可以采取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1.4 现浇板强

5、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1.5 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1.6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1.7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1.8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1.9 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

6、,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1.10 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1.11 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1.12 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1.13 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减少干缩。  1.14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

7、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1.15 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二)具体治理方法:1.1塑性收缩及沉降收缩裂缝治理方法:(1)如果砼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2)如砼已硬化,可向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1.2干燥收缩裂缝治理方法:(1)如砼已硬化,可向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