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ID:44830516

大小:41.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30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_第1页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_第2页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_第3页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_第4页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建国70周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迁安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谱写了开拓进取、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迁安大地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斐然。迁安正朝着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国范例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一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建国以来,迁安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提升,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一)经济总量不断取得新突破建国之初,迁安市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12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元。之后,国民经

2、济在曲折中前行,在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恢复、文化大革命等阶段后,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8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6元。改革开放之后,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1992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10亿元;2001年和2009年,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0亿元;2013年,突破千亿大关。2014年以来,全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面对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地去产能、调结构、转动力,国民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965.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万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49

3、年增长8588倍,年均增长14%(按现价计算);其中,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833倍,年均增长18.3%(按现价计算)。(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建国初期,迁安市财政较为困难。1949年,迁安市财政收入仅为346.5万元,1978年增加到115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飞速增长。1993年,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破亿;2004年,突破10亿元;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突破60亿元、70亿元和90亿元;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44.8亿元。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比1949年增长4177倍,年均增长12.8%;其中,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比1978年

4、增长1255倍,年均增长19.5%。70年来,财政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三)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建国之初,迁安市工农业总产值在唐山十县中仅位居第8位,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较小。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来迁视察后,我市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1990年,跻身河北10强县(市);1995年位居河北20强之首;1996年撤县设市。步入新千年以来,我市抓住首钢东迁的历史机遇,又一次掀起经济建设高潮。2001年,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位居第82位;2005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52位;2011年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前30强;

5、2018年,迁安市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18位,区域带动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二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70年来,迁安市由传统的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体系日益完善、服务业繁荣壮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迁安市曾是传统的农业县,建国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非常薄弱。194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4.4%、6.8%和8.8%,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到1978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调整为45.3%、34.1%、20.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

6、,但一产占比仍居最高。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198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3:40.4:21.3,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二一三”格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44:3:31.4,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二三一”格局。撤县设市之后,尤其是首钢东迁之后,迁安市二、三产业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2018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57.9%和38.8%;其中,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8%和37.3%。(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建国之初,迁安市农业生产仅靠人力和

7、畜力,有效灌溉面积少,生产能力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民大力兴修水利,购进农作机械,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的应用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70年来,迁安市粮食总产量由建国之初年的4.1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6.4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建国之初的0.13亿元,增长到2018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