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

ID:44834071

大小:1.35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30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_第1页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_第2页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_第3页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_第4页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太极拳的八方线和圆周度数   我们现在练的太极拳,过去有“太极十三式的名称”。“十三式”也就是所谓的“八门(八方,即四正、四隅)五步(前、后、左、右、中)”,老的拳谱里也有用所谓的八卦(乾、坎、艮、震、巺、离、坤、兑)代表八方。过去的前辈门创造太极拳时,其目的不外是健体与致用。“十三式”的制定,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可学的武术项目,因为它假定人体处在中央位置,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空间,去应付四周的一切呢?看来只有“八门五步”的“十三式”,才是“布局周密”、“照顾全面”的最好方法。又因为它是在松柔的原则下,用圆形动作做为动作基础的,所以它也是一种良好的练体调气的功夫。

2、   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首先也应该弄清楚八方的说法,和按照圆周360度划分的运动角度,因为这些都是太极拳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规矩。一、太极拳的八方线。   八方线假定人在中央面南而画的。东、南、西、北(实线)为四正方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虚线)为四隅方向。二、太极拳的圆周度数:本讲义中,用几分之几的字样来代替圆周度数。分数和度数的对照如下:一周=360度  1/2=180度  1/4=90度  1/8=45度   1/16=22.5度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步法和手法一、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两脚的距离、角度所分的步法:   1正步:左右两脚

3、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一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宽,为正步。   2隅步:左右两脚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半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半宽,为隅步。   按八方线测定正隅步的度数时,正步:前脚脚尖或脚跟,和后脚脚尖或脚跟,站在其面向四正方向(东、南、西、北)约30度的同一斜线上者,叫作正步。若前脚、后脚的两脚尖或两脚跟站在同一隅线上约45度的,叫作隅步。(二)由姿势所分的步法:1,自然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一个立脚,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度。如预备式初站时的步法,及合太极收势时后

4、的步法。2,平行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与本人肩宽。如预备式第二动开步后步法。3,弓步:重心在前脚,弓膝(膝盖与脚尖上下对正,膝左右侧也与脚大趾,脚小趾对正,勿向前闪或左右歪斜),后腿弯舒直,后脚跟要蹬直,后脚掌要全部虚着地(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二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二动。4,坐步:后腿弯曲,身体后坐,尾闾对正后脚跟,重心在后脚;前腿舒直,前脚脚跟虚着地,脚尖上翘(正隅步皆如此)。如揽雀尾第一动,左右斜步搂膝第一动。5,骑马步:(又称马裆步):两脚并列分开,两脚尖微向外斜(小丁八步),中间距离约为两脚长,两腿弯曲,身在两脚之正中蹲坐,重心平均在

5、两脚。如斜单鞭第二动;扇通背第二动。6,大全实用文档虚丁步:右脚横置,右腿直立;左脚尖虚着地,左脚跟靠于右脚里侧,左腿膝部弯曲,形如丁字形。如:左探马第一动,右探马第二动。1,拗步:弓左膝,右掌前按,或弓右膝,左掌前按,皆为拗步,如搂膝拗步第八,第十动。2,顺步:弓左膝,左掌前按,或弓右膝,右掌前按,皆为顺步,如扑面掌第二动。3,一字步:两脚一前一后(弓步或坐步),前脚里侧与后脚里侧在一条直线上,如野马分鬃第二动并步之动作,退步跨虎第一动放手撤步之动作。10,倒八字步:两脚左右分开,一虚一实,两脚脚尖斜相对,两脚脚跟微向外开,如倒八字形。如左右斜步搂膝扣脚倒1/8后

6、步法。11,仆步:两脚脚尖均向前方,平行分开,两脚中间距离均为两脚长(与骑马步同),右腿弓膝,身向右腿下坐,腰须竖直,左腿舒直,左脚掌全部虚着地,重心在右脚。如:下势之步法。二、太极拳的手法: 太极拳手法中有掌、拳、钩之分,掌分两种,一为立掌,(如搂膝拗步之掌),立掌要求五指分开、指节向上;大指稍节与食指第二节横纹呈水平线,这样要求是便于垂肘。立掌经常有掌心向内、向外、向左右等等,但均为立掌。另一种掌为平掌,只是掌心向上或向下(如揽雀尾第五、六动的掌,及抱虎归山第一、二动的掌)。拳又叫捶,要求五指回拢、大指侧压在食指和中指的中节;拳面要平。太极拳要求拳心虚,五指松拢

7、,不要用力。钩有虚钩,实钩之分,虚(如单鞭的钩),要求五指松拢,腕部弯曲自然下垂,钩尖向下;实钩(如肘底看捶和退步跨虎的钩),要求五指聚拢,腕部弯曲,钩尖向上。聚拢五指的原因是便于臂骨(即肱骨)向内旋转、向后沿伸。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太极式一,预备式(4动)二,揽雀尾(8动)三,斜单鞭(2动)四,提手上式(4动)五,白鹤亮翅(4动)六,搂膝拗步(12动)七,手挥琵琶(2动)八,上步搬拦捶(4动)九,如封似闭(2动)十,抱虎归山(4动)十一,左右搂膝(4动)十二,揽雀尾(6动)十三,斜单鞭(2动)十四,肘底看捶(2动)十五,倒撵猴(6动)十六,斜飞式(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