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

ID:44837710

大小:33.6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30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检测1.(2019·邢台质检)(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联军计划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德军在该地区构筑有三道阵地,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守军是F.von贝洛将军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13个师(后增至67个师),防御纵深7~8公里。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煦将军指挥)、3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此役,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

2、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御。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摘编自《索姆河战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的背景和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并分析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进入相持对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

3、“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德军损失53.8万人”“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3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结局,从材料“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德军损失53.8万人”“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中可以概括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中吸取教训,采用了以高度机动性大迂回包围消灭敌军的闪电战方式。答案:(1

4、)背景: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进入相持对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特点:战争时间长;双方伤亡巨大;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2)结局:该战役结束后双方都有巨大的人员伤亡,英法并未实现作战计划。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中吸取教训,采用了以高度机动性大迂回包围消灭敌军的闪电战方式。2.(2019·资阳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

5、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立即收回德

6、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李志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得出希望融入国际体系,提高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根据材料“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得出协约国的诱导和支持;根据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得出美国参战,协

7、约国胜券已握,参战时机成熟;根据材料“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得出段祺瑞为代表的主战派掌握政局;根据材料“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得出有识之士与社会舆论主战强烈。(2)可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原因:①希望融入国际体系,提高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②协约国的诱导和支持。③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参战时机成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