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

ID:44842173

大小:52.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30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提升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清时期的经济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1清代铸币混乱2明清商帮的外贸路线3区位优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4晚明海外贸易5清代对外贸易6综合7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  )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解析:A 据材料中明清时期

2、人口的增多、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使牛耕较前代减少,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提升,促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投入大量劳动力”说明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说法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2.(2018·山东日照二模)清前期,银两和制钱(官方铸行的钱币)都是法定货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但白银条块作为货币,可以自行铸造,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这种状况(  )A.便利了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B.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的

3、局面C.阻碍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中国市场秩序的混乱解析:D 材料反映了中国货币的落后与混乱,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扰乱了国内市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货币的落后与混乱不利于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A项错误。清前期的正当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是大量银元流入中国而非中国白银外流,B项错误。阻碍中西经济贸易的是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而非混乱的币制,C项错误。3.(2018·河北衡水二调)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 

4、 )A.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C 据材料可知,晋商开辟了自中国南方到北方,并直通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路线,此即后来所说的“万里茶道”,这一方面是晋商逐利的体现,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晋商克服困难,敢于冒险的开拓进取精神,C项正确。明清政府加强而非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B项错在“主要业务”,晋商属于明清崛起的区域性商帮中的佼佼者,其主要业务是国内的商业贸易。近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项错误。【新知生成】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

5、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千米,其中水路1480千米,陆路3280千米。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千米之多,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4.(2018·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月考)据史料记载,广州、

6、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B.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来往频繁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解析:A 根据题意可知,强调的是交通枢纽处有政府的管理、在货物流通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三地都处江边”“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应属对外贸易,B、D两项排除;材料提到官方对商品贸易的管理,但并未提

7、到严格管理,而是为了凸显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5.(2018·江苏六市二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何乔远《请开海事疏》“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张燮《东西洋考》“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李廷机《李文节集》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

8、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解析:B 据材料可知,三则不同史籍记载的共同信息是晚明对吕宋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商人获利颇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A项中“禁止”与材料“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