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

ID:44842285

大小:51.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30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板块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秦汉时期的经济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经济领先1近代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的关系2汉代庄园经济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秦汉时期加强思想控制4汉代儒学成为主流思想5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的意义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重庆模拟)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其中有6处在今天河南境内;迄今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近6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这反映出汉代(  )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中原地区经济领先D.开始进入铁

2、器时代解析:C 中国古代,铁农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据材料信息,中原地区的冶铁遗址数量多、规模大,说明当地经济在当时领先全国,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冶铁技术,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总数,也就不存在一种对比关系,B项错误;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2.(2018·河北衡水二调)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 

3、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解析:C 据材料可知,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以金线编造,而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这体现了二者葬礼等级的不同,说明玉衣编制行业与封建礼制相一致,故C项正确。材料是封建礼制在手工业玉衣编制方面的具体体现,故A、D两项因果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重在强调等级间的不同,故B项错误。3.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4、。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B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中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可知庄园里面各种经济模式都存在,故B项正确;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现象,故C项错误;这种自给性庄园对对外交往是不利的,不会

5、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4.(2018·安徽安庆二模)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解析: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皇与汉武统治手段殊异,秦始皇重禁,汉武帝重尊,但“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加

6、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者殊途同归并非大相径庭,故排除D项,B项正确。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外儒内法,排除A项。秦始皇“禁天下之以古非今”,再结合法家“是今非古”的思想,排除C项。5.(2018·河北衡水调研)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

7、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A 根据材料,“仁、礼、信”等关键词在两汉出现的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最大,说明社会主流观念倾向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A正确。法家大行其道主要是在秦朝时期,重利轻义观与儒家重义轻利相悖,且二者在表中所占比例较小,故B、C错误;两汉将伦理与政治相结合,并非脱离,故排除D。6.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

8、篆有很多减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解析:B 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强调“隶变”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联系,A项单纯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不合题意,故排除A项;另据题干中隶书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便于书写和掌握,故秦始皇采用隶书,比小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