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ID:44842396

大小:106.3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30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刁顿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关于秦朝法律的历史记述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律的规定只是故作仁慈,并不执行B.有关《秦律》的表述属实与否需补充史证C.《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D.《史记》和《徭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75年出土的云梦简中的《徭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有关《秦律》的表述属实与否需要补充史料证据进行分析、论证,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无论是1975

2、年出土的云梦简中的《徭律》规定,还是《史记﹒陈涉世家》中历史记述都没有仁慈的内容,A错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而不是陈涉的故意曲解《秦律》,故C表述错误;《史记》和《徭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的说法违背史实,D错误。【点睛】《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2.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

3、确,相互制约B.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圣君贤相’互相制衡”,即君主和三省之间权力划分,三省相分工明确,互制衡,同时君主又起决策作用,故B项正确;三省之间分工制约,但不能体现和君主权力的制衡,排除A项,C项不符合“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的题意;题干中不是在阐述君权和相权矛盾,排除D项。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碟”,作为转让产权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限制了土地买卖进行【答案】C【解

4、析】【详解】据材料“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明显可知土地转让制度化。这是土地兼并后政府的措施,从侧面反映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故C项正确;政府的规范行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日益规范”材料不能体现,故B错误;据材料“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明显可知土地转让制度化,并非限制土地买卖,故D项错误。4.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A.有利于缓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B.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

5、响C.为限制君主权力提供理论基础D.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等信息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之间应是良师益友,这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一种反思,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初,丞相制度已被废除,故A项错误;黄宗羲生活在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之时,因此B说法错误;据材料;黄宗羲仅仅是对君臣关系的反思,起不到为制约君权提供理论基础的作用,C错误。【点睛】点睛:黄宗羲打破封建社会君臣观,提出了全新的君臣关系构想,这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革新,同时也为为规范君

6、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5.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政策变得极为严厉。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A.打击儒家思想B.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C.推进反清斗争D.推行平均主义思想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对儒学政策变得极为严厉。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打击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学,其目的是动摇儒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推进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故C

7、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打击儒家思想是手段,A错误;据材料“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政策变得极为严厉。”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政权还没有确立,B错误;据材料“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可知,太平天国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与推行平均主义无关,D错误。6.晚清名士林琴南对一刊物(文章)的攻击集中于两点: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学”。你认为他攻击的最有可能是A.《民报》B.《新青年》C.《焚书》D.《庶民的胜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