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ID:44854029

大小:18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31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命题人:张媛审题人:刘军华曹诗琴考试时间:2018年1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

2、工智能的挑战。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面对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

3、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

4、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16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比如上文所引的机器人诗歌,如果有较好的诗歌修养并不难识别,但在各种伪

5、托李白藏头诗的口水诗都可以在网络上流行的今天,我们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判断一首机器人诗歌和一首好诗的差距。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文学理论大家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复杂始终对应于人心的深邃,人性是永远无法替代的部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文学这朵艺术之花会永开不败。 (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  )A.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显示了其威力,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B.日前,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被社科院的唐诗专家认为是机器写的。 C.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薇薇”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有模有样的模仿行为。 D.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的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7、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图灵测试”这个观点认为,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机器”而不是“人”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B.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C.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 D.机器人“薇薇”写作的诗歌,有的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

8、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16B.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虽然对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是挑战,但我们不必担心,我们真正忧虑的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 C.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D.“文学是人学”,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