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

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

ID:44870145

大小:3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31

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_第1页
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_第2页
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课,探秘的趣味教学中学的生物,对学生们来说,就像一只“拦路虎”,每年的中考结束后,往往有不少学生都是因为生物成绩不理想而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很多学生认为生物课枯燥无味,加上他们长期把生物当作“副科”,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以致生物成绩总是不理想。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最主要的是让生物课堂更有趣,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把该学的知识全部输入大脑并储存下来,他日考试又懂得应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更有趣?怎样的课堂才能吸引我们这群求知

2、欲奇强的学生们?首先,课前导入应生动有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我们不应拘泥于课本,要懂得运用多种方法:列举大量事例,利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讲些小故事小幽默增添乐趣;引用典故引发思考等等都是不错的导入方法。例如我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再请大家想象一下“天苍苍,路漫漫,风吹沙起见尘埃。”又是怎样的景象。从刚才两个画面的对比中大家不难发现,其实地球上的生物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今天我

3、们就来看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又不明白为什么,自然就想问个究竟,这样自然就有了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一)利用比喻化解疑难。比喻的使用,无疑能更生动形象地将课本里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转化得更浅显易懂些,比如植物的叶子随处可见,但如果要让学生们从理论上掌握叶片的结构与功能这些知识点,就要花点心思了,所以,在学习《叶片的结构》时,对于上下表皮的气孔,我说:“把表皮比成教室

4、的墙壁,那么气孔就是墙壁上的窗户,可以打开来换气,有时侯又需要关上,使内外不通气。”学生听了自然地望了望教室四周,若有所思;讲完叶片的结构,我说:“叶片的结构好像汉堡包一样,上、下表皮相当于上、下的面包片,叶肉则是中间的鸡肉。”学生们一下就笑了,觉得很有趣,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收效显著。(二)引用诗词更生动。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平时我十分注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故事等,在很多时候大有用途

5、。在任教初二生物课时,讲到“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里面涉及多种昆虫的生殖发育的内容,若是照本宣科,学生们肯定难以理解,所以,在讲授“家蚕的生活史”时,我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真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极深;学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后,我又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学生听完不禁莞尔,于是我又问:早上空气真的是最好的吗?

6、其实不然,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发现,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这样便及时提升了他们的理性认识;后来我又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讲到“动物行为主要类型”时涉及“防御行为”中的“保护色”,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等名言典故引导学生思考,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同时也

7、更让他们明白,知识是多角度、多层次、交叉连贯在一起的,要更好地掌握综合的知识。(三)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我在讲到“动物的行为类型”里的“社群行为”时,曾引用过这么一个例子: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些有趣的试验,发现蜜蜂有自己的“模糊数学”,它们每天清晨飞出的“侦察员”,回来后用“舞蹈语言”告诉花蜜的方位、距离、多少,于是蜂王便“派遣”工蜂出去采蜜,奇妙的是派出的工蜂恰好都可以吃饱回巢酿蜜。学生们听完这个,对认识蜜蜂“社群行为”其它内容的心理就更迫切了。后来在学习微生物时,我又增加一些课外内容,像HIV病毒

8、、疯牛病疫情、非典疫情……的相关资料,这样,既丰富了课本的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四)运用类比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类比和比喻一样,也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类比往往又要通过联想才能充分激发想象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巧妙的设问,在学生头脑中引发各种各样的新形象,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初二第二学期讲到生物进化中各“纪”动植物景观时,我不断启发学生根据古生物的化石、现代生物界的图景,想象出一幕幕或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或雷电交加、地动山摇,或蔽树参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