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ID:44870409

大小:4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31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谷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语文试卷2017.3注意事项:①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②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③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铅字笔。④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8道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在国际气象界(广为人知/鲜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雨水“柳

2、发芽”,惊蛰“动物醒”,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二十四节气记录了耕种麦收、种瓜点豆等诸多农事。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大雪堆雪人,吃时令菜蔬等行为也伴随着节气的到来而成为一种习惯。从气候学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聚集)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知智慧。它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节气,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它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普通)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这种科

3、学认识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  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不过,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蹿升),一日入夏;夏天雨日少了,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暖

4、冬成为了新常态。(取材于2016年12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A.鲜为人知聚集朴素蹿升B.广为人知凝聚普通蹿升C.广为人知凝聚朴素飙升D.鲜为人知聚集普通飙升2.请在下列诗句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节气名称(2分)①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②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间。③立秋向日葵花放,西楼听晚蝉。④髙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材料二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球,因色白而称

5、“白露”。写白露的诗,孟浩然的《初秋》比较直白,诗云:“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再如杜甫这首《白露》诗,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喜秋风景图: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意挺美。但大多数的诗是借白露之景,寄托和抒写诗人内心情愫的。《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常为人所吟诵,表现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的情感。南北朝谢朓的《秋夜》很有名。“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窗轻幔垂

6、,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全诗描述的是思妇怀人,一段浓情蜜意全从平言淡语中倾泻而出。然而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杜甫的那首《月夜忆舍弟》,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尽远方游子的满腔思乡之情,尤其是后两句,已然是经典名句了。(取材于徐廷华《白露》,有删改)3.下列对“材料二”中所选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浩然《初秋》所写的景象均是生活中的寻常所见,却有无限韵味。诗歌平淡的叙述与诗人平淡的心态相谐和。10B.《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7、,在水一方”,表现了诗人思人心切、望穿秋水而不得的绝望。C.谢朓的《秋夜》诗,通过描写促织鸣叫,白露湿阶,月光入户,表达了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思念,语言平实质朴。D.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的“舍弟”是古人对自己兄弟的谦称,如果要称呼别人的兄弟,就常用敬称“令弟”。4.下列诗词的内容,与“冬至”节气特征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A.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8、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书,该书名正确的句读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B.汉字书写要求遵循笔顺规则。比如:“幽”字的笔顺就体现了“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