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材料(18)

早读材料(18)

ID:44890633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1

早读材料(18)_第1页
早读材料(18)_第2页
早读材料(18)_第3页
早读材料(18)_第4页
早读材料(18)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读材料(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早读材料(十八)【《论语》名句及其翻译】6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6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那么大事就不能成功。6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6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安详坦然,却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却不安详坦然。6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

2、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可以跟他说,却不跟他说,就会失去人才;不可跟他说,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了话。聪明人既不会失去人才,也不会说错话。6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6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工匠想要把他的活干好,一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6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反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别人。6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君子不根据言辞来选拔人才,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废弃他有价

3、值的言论。7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犯了错却不改正,这才叫过错呢。【诗歌鉴赏】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⑴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⑵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⑶“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⑷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

4、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赏析(周汝昌):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

5、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5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

6、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

7、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

8、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