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ID:44892006

大小:132.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1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1页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2页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3页
资源描述: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3《赤壁赋》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苏轼

2、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多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一、二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

3、发展的脉络。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结合对作者身世经历的介绍,了解课文第三、四段借“主客问答”所表明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景、情、理交融特点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第三、四段的主客问答,是全文主旨之所在,也是阅读理解的难点。主客问答是赋体的传统手法,主与客其实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苏轼因所谓“乌台诗案”遭到莫须有的诬陷,险些丢了性命。后又流寓黄州,他的满腔悲愤无从排遣,所以由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追忆,引出江山无穷、人生须臾、登仙乏术的慨叹,表现出思想感情消极、悲观的

4、一面。但是,他的思想感情又有另一个主导方面,那就是从水之长流不竭、月之缺而复圆悟出“变”与“不变”相对关系,体悟到虽“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物与我皆无尽”的哲理,从而表现出豁达、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3—5段(1)读准多音字与生字苏子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千里酾(shī)洒临江,横槊(shuò)赋诗江渚(zhǔ)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而相属(zhǔ)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天地曾不能以一瞬(shùn)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洗盏更(g

5、èng)酌肴核(yáohé)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yǔ)枕藉(jiè)(2)3—5段的韵字第三段稀飞诗鹿属粟昌苍郎穷终风东空雄第四段往长主取瞬尽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2.学生阅读与后三段课文相关的注释,理解文意。3.品读第三、四段课文(1)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言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客人认为即使曹孟德那样的英雄豪杰,当年声威赫赫,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渔樵江渚的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2)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辩难?他

6、的话是否全都正确?(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悲伤。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如清风明月——则尽情享用。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但也有负面因素,一是关于“变”与“不变”的解释是相对主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辩证法,二是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3)你以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

7、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据说东坡泛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贬谪黄州后思想的一个方面,当然,乐观一面是主导。)总结、扩展苏轼作为我国古代第一流的文学家,其作品的思想价值是一言难尽的。课外,可选取诸如《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这样的散文名篇及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阅读,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则读书笔记,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是怎样附:板书设计孟德周郎,而今安在?客(哀)主客蜉蝣寄身,沧海一粟问答盈虚有数,物我无尽(理)主(乐)(苏子

8、)清风明月,与子共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