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

ID:44912490

大小:9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4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_第1页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_第2页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_第3页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_第4页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趣的膨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教学名称《有趣的膨胀》教学班级大班作者及工作单位吴凡古冶区菜园幼儿园主要领域科学教学设计背景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幼儿在生活中一般都会遇见,但是幼儿并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另外,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着关于膨胀实验的介绍,并且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这样才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针对这两方面原因,我选择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

2、,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目标1、感知物体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的膨胀条件。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3、萌发幼儿对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吸水膨胀、遇热膨胀的现象,知道物体变大、变胖是膨胀现象。教学难点:是幼儿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哪些材料是吸水后膨胀的,哪些材料是预热后膨胀的,并对这些材料加以区分。教学准备1、干黄豆、干木耳、干海绵、水,每组一份。2、玉米粒、爆米花、面团、馒头,瘪的乒乓球一枚。3、《有趣的膨胀》PPT。4、膨胀实验结果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

3、探索欲望。师:小朋友们吃过木耳没有?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吃的木耳都是熟的对不对?那小朋友们见过生木耳吗?你们想知道生木耳的样子吗?好,现在和老师一起来看看生木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观看PPT,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教师操作播放PPT,教师带领幼儿完成推理游戏—找朋友,然后继续播放让幼儿仔细观察干木耳和干黄豆在被放入水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PPT后教师提问:我们的干木耳和干黄豆放入水中以后,它们怎么啦?这时,幼儿会说,木耳变大啦,黄豆变胖了。教师小结:干木耳和干黄豆放进水里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

4、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请幼儿讲述生活中遇到的吸水膨胀的现象。教师再次总结:吸水膨胀的有海带、紫菜、木耳、干海绵、红枣等。三、继续深入,探讨物体遇热膨胀现象。教师出示爆米花和馒头,让幼儿思考爆米花和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继续播放PPT。播放玉米粒遇热变成爆米花和面团遇热变成馒头的实验。教师告知幼儿像这种由于事物受热发生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遇热膨胀。教师提问,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遇热膨胀,小朋友们知道多少呢?教师总结:遇热膨胀的有馒头、包子、蛋糕、饼干等。四、快乐

5、实验,自己动手找寻答案。幼儿分组操作,利用本组所有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所提供的干黄豆、干木耳、海绵等物体的吸水膨胀的现象。教师出示瘪的乒乓球,并邀请一名幼儿配合自己,将这枚乒乓球放入热水之中,并让幼儿观察乒乓球的状况。每组幼儿一同完成实验结果记录表。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得活泼有趣,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幼儿在自我动手实验环节表现的积极上进,实验效果也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在此次活动中,我考虑到幼儿的年纪比较小,在乒乓球遇热膨胀试验中并未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导致幼儿对遇热膨胀的实验并不像吸水膨胀实验印象那么深,教学效果稍

6、差了一些。2、在让幼儿开始科学探究的活动前,我应该交代清楚活动的要求和观察的目的,这样才能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提供前提。3、教师在语言艺术上还需努力,学会如何用委婉的语言去要求学生,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总之,作为音乐教师还需不断的努力。附加:《实验结果记录表》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注意:遇热膨胀贴红色箭头,吸水膨胀贴蓝色箭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