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ID:44917541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5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文献综述一、选题原因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已经步入迅速发展时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从事的大都是艰苦繁重、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工作,承受着优胜劣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压力。而在“男尊女卑”思想严重的农村中,女性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地位,女农民工进城后相对于男性农民工来说,女性农民工可以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关注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是人

2、口的入城,而且体现为人的生活在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上文明程度的融合、提升。如果女性农民工的权益被忽略、被隔离,就难以真正实现人人平等,难以达成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也就不符合城市化的初衷。另一方面,女性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可以吸引男性农民工的入城,加大这些农民工入城的可能性和稳定性,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现状农民工在城里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中,成为“城市边缘人”,孙丽艳(2006),保护农民工权益意义重大,它事关解决城乡矛盾和“三农”问题,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

3、社会的重大问题,熊坚(2008)。邵吟筠(2009)指出农民工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必然现象,而作为农民工具有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强、数量大等特点。宣璐(2007)在《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缺失及其保障》中提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为特征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根本原因。丰雷(2009)认为农民工之所以会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存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分配制度方面的缺陷,农民工话语权的缺失,权益保障法规的不健全及执法不严,城乡分治导致的观念歧视,农民工素质的束缚及不适应等

4、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权益保护上首先是要树立公平、社会正义、人权保障的法律理念,在这基础上完善弱势群体的表达机制,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张芸(2006)。许杏彬(2004)认为现有的法律体系在面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缺位、滞后和乏力,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在平等就业权、劳动条件权和教育(培训)权、社会保险权的保障及其维权组织的建立,农民工受损的原因集中影射到法律制度的不足当中,并建设性的提出应当建立“征服、工会、社区”三位一体农民工劳动权益网上服务系统,熊序明(2010

5、)。王立平(2007)更是指出农民工不仅仅没有完善的表达机制,其自身的选举权、被选举权也难以实现,在城市的管理中也没有资格参与其中。许中甲(2007)认为农民工法律援助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保障司法公正和人权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王雅芬(2007)提到尽管男女平等的原则已经被普遍接受,但依然普遍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事实,对妇女的歧视还存在着,甚至有恶化的趋势。石彤.王宏亮.李芳英(2010)认为在社会学研究发展中女性社会学正逐步走向独立,但应当注意把握妇女作为人的整体整合性。郝亚冰(2010)则从社会学、

6、管理学等角度论述了女性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与社会功能,分析女性农民工的权益缺失状况及其基本成因,探讨了女性农民工的维权障碍与维权机制,提出了构建女性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的具体设想,而宋彬(2007)则在社会排斥的视角下认为女农民工在城镇务工过程中受到城乡排斥和性别排斥的共同作用下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周亮亮(2010)则提出在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环境下,维护好农民工的权益主要是在经济权益和劳动就业方面做出努力。周风斌(2010)认为在吸纳农民工最多的建筑行业中,如要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应当提高建筑业的就业门槛,并农民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7、王次富(2010)认为在少数农民工权益保护上文化权益是最具有特色的权益,应当从饮食、宗教、教育、节日等方面促进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李莎(2007)立足于行动选择的视角,提出情境理性行动分析框架,阐释了农民工群体的权益缺失与侵害状况,探讨面对权益受损和权益剥夺,农民工所采取的行动及其背后的直接与深层次社会原因,并尝试性地从政府作为的视角提出对策。刘震(2005)认为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达到农民工、用人单位和政府等各方良性互动的状态,政府和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当前农民工保障机制的困境。杨豫(2009)认为政府作

8、为国家权力的代表,应该不断加强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责任,为保护农民工就业权益做出科学的决策。赵明海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研究——以潍坊市为例》(2009)认为要解决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应该要从经济权益(农民工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健康权益、居住权益)、社会权益(培训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