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

ID:44949745

大小:10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5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期末复习提纲4.1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按地壳中质量分数排)2、矿物: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教材图4.2)。二、岩石及其成因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岩浆岩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喷出型岩浆岩(火成

2、岩)如:玄武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二)沉积岩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压紧固结作用地表岩石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颗粒由大到小分有——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3、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和化石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三)变质岩受热变质受挤压变质例如:石灰岩大理岩(教材图4.8)页岩板岩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可相互转化(如右图所示)

3、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左图中红箭头表示内力作用蓝箭头表示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特别是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4.2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内部的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4、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一、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按性质、方向分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使地表物质水平位移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地貌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两者关系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二)板块构造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图4.11)。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带。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

5、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一)褶皱: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形态上向上拱起向下弯曲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构造地貌形成时,一般为山岭后来也可能被侵蚀成谷地形成时,一般为山谷后来也可能成山岭(二)断层(教材图4.14A)1、定义: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这叫断层。2、形成原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承受的程度。3、地貌上的表现:大

6、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教材图4.14B)。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三)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例: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天然气)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工程建设上: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不良后果。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三、外力作用与地貌如左图表示外力作

7、用的五种表现形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讲述如下)(一)流水作用与地貌A、流水侵蚀地貌1)使地面崎岖(教材图4.17)岩块抬升形成台地,因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崎岖的山地。岩性不同的岩石造成差异侵蚀,松软岩石形成谷地;坚硬岩石成为山岭或山脊。2)坡面水流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使沟谷不断发育。B、流水沉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教材图4.18A)。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教材图4.18B)。(一)风力作用与地貌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明显,形成各种风蚀地貌、以及风积地貌。1、风蚀地貌:风蚀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