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

ID:44955345

大小:361.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06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_第1页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_第2页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_第3页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_第4页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与实践及传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检验、科研与实践一、科研与实践若干问题(一)科研经费申请的途径(二)科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三)关于检验(实验)防护问题(四)发现问题注意寻找原因 (有时实验中还需要设计一些小实验)(五)如何看科研成果(一)科研经费申请的途径1、卫生局2、市科委3、省卫生厅4、省科委(自然基金、其它)5、卫生部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63计划8、973计划9、其它(人事部、人事厅、教委、药品等)单位性质中标率占有率科研(如军事科学科研)40~60%20%~30%高校10~40左右70%左右其它(类似咱们)2~3%2%左右(

2、二)科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尊重科研结果(如阳性、阴性,阴性不一定没有意义,目前这方面问题较大,即使中华杂志也有。)目标一旦确定,要“疯狂”追求下去,“疯狂”追求但决不搞僵化。实例如下:要善于抓住偶发现象(例1、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1953年4月5日《自然》杂志同时刊出两篇关于DNA研究的重要论文:实例沃森、克里克——关于DNA螺旋结构的研究维尔金斯、富兰克琳——关于DNA结晶的X-射线衍射研究当时几个人决定对DNA结构采用两种路线进行互补研究维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法求取DNA单晶结构,以客观检测为

3、主要手段。沃森等另辟其径,采用建立数理模型的方法对概念系统做抽象把握。善于迂回、拼而不僵当时提出1—4股学说,但错误地排除了2股和4股学说,开始建立了3股模型;3股失败,一度灰心,沃森经鲍林鼓舞后又确定了单股模型,结果又失败;关键时刻富兰克琳提供照片后受到启发,建立了双螺旋结构,结果成功。研究背景1、沃森25岁克里克37岁维尔金斯37岁富兰克琳33岁2、项目仅仅用了18个月(1.5年)3、1958年富兰克琳去世,1962年3位幸存者共同获奖。(三)关于检验(实验)防护问题(四)发现问题注意寻找原因 (有时实验

4、中还需要设计一些小实验)(五)如何看科研成果二、科研立项1、立项的着手点:(1)灵感(2)论文中的问题(3)系列研究中所得出的问题(4)创新性课题①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新的观点②首次创新2、项目的类型(1)临床病例性研究(个例、大样本)(2)实验性研究①低难度项目,例如用ELISA法检测一个指标,目前意义不大。②中、高难度项目(3)方式: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3、如何评价一个科研项目的水平实验难度实验意义实验前景意义更大ESR-TNF:(1)血清TNF水平与ESR的相关性(2)不同计量TNF对ESR的体外调

5、控研究(3)rTNFR及抗TNF对TNF的阻断4、有时实验并不需要太高级的仪器设备0pgTNF50pgTNF100pgTNF500pgTNF1000pgTNF皮内注射组胺+西咪替丁+苯海拉明组胺+西咪替丁组胺+苯海拉明组胺盐水对照免疫组化染色阴性胞核染色阳性胞浆染色阳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5、关于系列性项目(1)一般系列——如限于高血压(意义不大)(2)经典系列——如对表皮细胞角蛋白研究、T细胞活化机理研究。(意义非常大)(3)横向系列——如对角蛋白基因研究,有可能涉及几十个遗传性疾病。(

6、4)纵向系列——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实验。6、查阅资料——目前检索资料的特点7、实验设计及构思过程(讲座重点)实例(近年来我们对银屑病的一些研究观点、过程及展望)综合结果提出问题(一个课题切入点可能有多个,我们着手点是因果关系,跨度大。)(1)1990-1998年:对银屑病进行一些探讨性研究,主要为细胞因子测定,意义不大。(2)1998-2000年:将今后课题明确定为“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重点研究T细胞活化部位与TNF-α及IL-8等的关系。从该期开始,我们的课题虽也有微观研究,但重点在因果关系的

7、研究(跨度大),通过上述研究初步证实两方面的问题:①T细胞活化的部位;②与TNF-α及IL-8等的关系.(3)2001-2003年:因先期T细胞作用已显得非常重要,结合国外T细胞在SCID鼠的研究,即银屑病T细胞小鼠皮下注射诱发银屑病,2001-2003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如下设想:如果将银屑病患者T细胞与正常人皮肤共培养,结果会如何?我们通过共培养后,进行了三方面的观察:A、表皮增殖调控基因B、表皮通过时间C、T细胞活化的特异性通过上述研究,相应明确了:A、银屑病患者T细胞可导致正常人皮肤调控基

8、因表达异常B、银屑病患者T细胞可导致正常人表皮通过时间延长C、银屑病患者T细胞活性与超抗原刺激后的正常人T细胞活性不同由于上述研究是将T细胞与表皮细胞共培养,定量较差,同时T细胞又分几个亚型,所以之后又进一步设想,如果将T细胞分类后进行研究,从而观察究竟是哪种T细胞的作用,即:A、CD3+T细胞与KC共培养B、CD4+T细胞与KC共培养C、CD8+T细胞与KC共培养(观察Ki67等变化)通过系列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