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

ID:44957000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6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文案连江县凤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20分满分100分】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旗开得胜!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3分)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A、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zhì()B、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别。D、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

2、)见石更清冽了。2、从括号内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2分)⑴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A信服B宠信)⑵水藻真绿,把终年的绿色全拿出来。(A储藏B贮蓄)⑶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A难舍难分B形影不离)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A各行其道B各得其所)3、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任选一句修改。(2分)①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②大全标准文案像这样的老

3、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④虽然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选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文默写(8分)①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③几处早莺争暖树,。④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源:全,品…中&高*考*网】⑤《天净沙秋思》一诗中最

4、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5、名著阅读(4分)①《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是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写成的,《繁星》《春水》表现了: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作者思想的核心——“______”。(2分)②阅读下面的小诗,并作简要赏析。(3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综合性活动(5分)①说说这些告示语应该贴在什么场所?(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大全标准文案A.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①阅览室B.求知而来,载知而归②锻炼场C.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③门寄语D.该出手时莫出脚④宣传栏A——(

6、)B——()C——()D——()②学校要求在各个班级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你来做这个工作,请写出一句你要张贴的读书名言。(2分)二、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用“/”号给下面句子划分语意停顿(每句划一处)。(

7、2分)①待君久不至②元方时年七岁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①去后乃至()②元方入门不顾()③尊君在不()④相委而去()9、翻译下面句子。(4分)大全标准文案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8、0、文中“君”和“家君”的称谓分别指谁?(2分)①“君”指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家君”指__11、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为什么“入门不顾”?(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