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ID:44958444

大小:951.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1-06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_第1页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_第2页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_第3页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_第4页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土壤污染监测第一节土壤基本知识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第三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预处理第五节土壤污染物的测定第一节土壤基本知识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基本性质三、土壤背景值四、土壤污染五、土壤质量标准一、土壤组成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圈,岩石经过风化作用,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母质)土壤是在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演变而成的。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含有: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水分空气等。(一)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质:岩石受物理风化,遗留在

2、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有硅酸盐类矿物、氟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2、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各种简单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次生粘土矿物大多为各种铝硅酸盐和铁硅酸盐,如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等。一、土壤组成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岩石圈土壤元素岩石圈土壤OSiA1FeCaNaKMg47.233.08.85.13.62.642.62.149.027.67.133.81.370.631.360.6TiSMnPNCuZn0.60.090.090.

3、080.010.010.0050.460.0850.0850.080.10.0020.005一、土壤组成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续表)氧化物岩石圈土壤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P2O5TiO261.2815.346.294.963.903.063.440.290.7864.1712.866.581.170.910.960.580.111.25一、土壤组成我国土粒分级标准一、土壤组成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土壤有机质主要来

4、自:植物的茎秆、根茬、落叶、土壤中的动物残骸以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我国大多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有机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一种新的性质相当稳定而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为主。一、土壤组成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腐殖质具有吸收性能、土壤缓冲性能以及与土壤重金属的络合性能等,对土壤结构、土壤性质和土壤质量有重大影响。一定条件下,土壤还具有净化解毒作用。这种净化作用是极不稳定的。一、土壤组成(三)土壤生物土壤中生活着微

5、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对进入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能的主要贡献者。一、土壤组成(四)土壤水土壤水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土壤水非指纯水,实际是含有复杂溶质的稀溶液,因此,通常将土壤水及其所含溶质称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中的溶质包括可溶无机盐、可溶有机物、无机胶体及可溶性气体等。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有大气降水、降雪和地表径流若地下水位接近地表面(约2—3m),地下水是土壤水的主

6、要来源。一、土壤组成(五)土壤空气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是土壤的重要组成之一。来源:大气(组分与大气基本相同,以氮、氧和二氧化碳为主)、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等。存在于未被土壤水分占据的土壤空隙中。与季节、土壤水分、土壤深度等条件相关。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土壤空气主要来源于大气,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氧量比大气少,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吸附性(二)酸碱性(三)氧化—还原性(一)吸附性由

7、于土壤中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表面带有电荷,界面上产生双电层,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等)和无机污染物(如Hg2+、Pb2+等重金属离子)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吸附性能与存在于土壤中的胶体物质有关。土壤胶体包括无机胶体(如黏土矿物和铁、铝、硅等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腐殖质及少量的生物活动产生的有机物)、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二、土壤的基本性质(二)酸碱性土壤的酸碱度划分为九级: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pH>5.5~6.0为酸性土,pH>6

8、.0~6.5为弱酸性土,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pH>9.5为极强碱性土。中国土壤的pH值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二、土壤的基本性质(二)酸碱性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类。活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酸度,用pH值表示。潜性酸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交换氢离子和铝离子经离子交换作用后所产生的酸度。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