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

ID:44963100

大小:416.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06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_第1页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_第2页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_第3页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_第4页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__魏_晋_南_北_朝_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出现4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第一部诗话;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一、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玄佛合流、儒道兼容的文化格局,为文论的独立、自觉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1、玄学兴盛与三教合流①时代局势促使汉儒学式微。先秦孔子儒学是把上古具有神学色彩的巫祝文化人学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董仲舒又以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之说,将人学化的儒学重新演变成神学化的儒学,并促使神秘主义的谶纬迷信学说大兴。其间,以名物训诂为宗旨的古文经学家们继起反击董学及谶学,促使儒学式微。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儒学之统治

2、根基已朽。加之东汉末期桓、灵帝时,宦官专权,党锢之争中许多忠君忧道的正义儒士横遭杀身之祸,人们遂向心老庄,庄学开始占据士人之心,并以此文化局势走向新的魏晋时代。②汉魏之际庄学大兴。汉魏之际,社会动荡,战乱纷纭,人们生死无常,前途与命运都无力自主,士人的心灵痛苦无法用儒学解脱,于是庄学大兴,借庄学之清静无为思想以作灵魂安顿之家园。诚如闻一多云“……”(见教材p119)。老庄哲学有2点符合当时人们心灵的需要:a.道家宇宙本体论之“道”给人以思想依托。儒家的忠君、民本、仁政、德行等道德哲学已无力振奋乱世士人之心。以道为本的思索更能让人明确思考及思考者的终极价值。b.老庄的清静无为之政治

3、和修身学说更合当时士人的心灵需要。儒家讲立功树名、修身立德,使许多人行名教之饰,实干追名逐利、尔虞我诈、虚伪做作之事,这为许多正派士人所不齿。而老庄之无欲无争、不名不利、还人性本真等政治、修身之说很快得到士人广泛认同。③以道释儒,儒道兼综。汉魏之际,有两种以道学释儒学的倾向。一是三国时荆州经学派王肃伪作《孔子家语》,杜撰出孔子拜老子为师之事,并以道释儒,用老子之道说孔子之道,目的是想继续宏扬儒学。另一个是正始年间玄学家王弼,他亦用老庄之道释孔儒之道,以“无”为儒道之极,他变通儒道之目的在宏扬老庄道学。这种学术走向导致的结果则是学人思想中兼容了儒、道二学。④玄学与三教合流。玄学兴起

4、于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大家,主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故谓之玄学,实为哲学。玄学兴于正始,衰于南朝,其间历“道学复兴”、“儒道兼综”、“三教合流”三期,最后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玄学之老庄道学及玄学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无”崇“虚”,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且与儒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善”沟通,“善哉!”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2、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三个文论范畴的形成与演变。①言意论。言意关系问题,如前所述

5、,孔子讲“辞达”、“立言”,庄子讲“言不尽意”、“得意忘言”,《易传》中提出“立象以尽意”。至玄学大师王弼则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从两个不同角度全面阐释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首先,他从“作卦”(创造)角度指出:“象生于意,意以象尽”(意为象之涵义,象为意之载体);“言生于象,象以言著”(象为言之对象,言为象之形式)。其次,他从“解卦”(接受)角度指出:“要寻言以观象,得象忘言”;“要寻象以观意,得意忘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离开名言和卦象不可得意;但若拘于名言和卦象亦不可得意,所以,不离不即于言与象,圣人之意方可昭现。玄学即以得意而忘象忘言为解读经书之法,

6、并尚玄虚义理之清谈。对文论的影响主要在推重“言外之意”、“文外重旨”的虚灵含蓄之美。②形神论。魏晋玄学始于人物清议、品藻、清谈,形神论的产生即与人物品评关系密切。魏晋时期,士人仰慕老庄学说,亦实践于行动中,于是弃儒士之礼法,放浪形骸,落脱不羁。或身居庙堂而向心江湖,或离尘隐居而笑傲林泉,或醉酒当歌而佯狂自适。形成一股重风神气度而轻形迹的名士风尚,人们普遍推重人的神韵风姿。以品藻人物为主的《世说新语》中即有大量标举人的神韵风姿的术语,并为后人谈艺中借用,习成文论术语范畴。玄学形神论对南朝画家顾恺之产生影响,并以形神之论谈画。《世说新语·巧艺》载,顾氏画人,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曰

7、“四体妍媸(chi嗤音,丑义,与妍相对),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氏论画重神似,主张“以形写神”。玄学之形神论重神轻形,这与佛教之“神不灭”论相表里,共同将重神的思想发扬,并影响后世谈艺均重神似之美。③才性论。才性论是玄学清谈的话题之一。才性之说始于荀子,他虽才、性并举,但重儒家之德性而轻才情的。魏主曹操标举“唯其才”,才是向儒之德性挑战,重才轻性。又有刘劭(shao,邵音)著《人物志》,以才性为纲要,建立人格类型学说。曹、刘之才性论的要义是“重才情轻德性”,其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