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

ID:449663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3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法学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才真正起步,法学研究广泛涉及社会国家的各个层面。法制现代化作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桥梁,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方式探索、发掘传统社会中的现代性因素是本质相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对世界法制现代化基本理论认识的背景下,逐渐展开了对中国自身法制建设历史与规律的研究,其中包括法制现代化的动力探究、模式创造与方法选择。将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与分期的解读与把握,发展成为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够整合、纠偏与发展法制建设要素、方法和模式的重要理论工具。总体上讲,初步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法制现代化理论

2、:其一,以公丕祥为代表。他认为,东方国家与政府在法律转型以及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东方社会,拥有强有力的政府系统,是那些原先不发达国家迅速实现社会以及法制变革的必要条件;其二,以张文显为代表。他认为,世界法律的发展史已经表明,法律移植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需要。一切能够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富有生命的积极要素都在移植之列;其三,以朱苏力为代表。认为中国法制建设的必经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和实际,并且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要借助本土资源,论证了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超

3、越传统——而不是恢复中国的法律传统,可以建立与中国现代化相适应的法治。法学三十年,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具有鲜明特点:法学兴起于近三十年,“研究”表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如从1978年到1990年,侧重于清末法制变革的研究。该阶段研究的特点是,注重从历史视角把握客观实际,以揭示中国法制建设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规律;尔后,对中西法文化比较、法律移植论、传统法与现代法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渐渐在中西语境中展开。概言之,“研究”既注重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把握,同时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较前期相对分散的研究而言,逐渐形成系统而全面的

4、理论体系。这标志中国法学正逐步走向成熟。然而,在“研究”2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978年后,法学虽然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在一定时期内,总体上还保持着政法话语的理论倾向,这使法制现代化建设在对自身功能及价值的主体性论证中缺位。对自身主体性认识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法律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有机关联和功能互动,表现为对社会变革提出的新要求反应迟钝。除此之外,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研究不充分。在阐释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研究中,缺少对西方法律成长机理中人文环境与社会结构的解读,而偏重西方法律的表面价值,忽视中国传统法价值。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缺少对中国自身法价值

5、的系统论证与对法律发展特异性的充分认识。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从中拓展、丰富自身的理论内涵与作用范围,法制理论对法制变革社会实践的关注与对接,正是国家法向社会法发展的必要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共识之下,学者开始了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新的理论探究,如:200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以《社会转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为题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期间,孙国栋做了《法制现代化研究必须“找回中国”——以对“传统”的解读为例》的报告,张国锋做了《论中国法律模式变革的方向》的报告,王小钢的报告是《风险社会论说中的中国法

6、制现代化——认真对待“反思性法制现代化”》。此外,在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纪大讲堂”中,相关的讨论层出不穷,如:第77期:《中国法律历史的演进》,主讲人:张晋藩;第93期:《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主讲人:雷颐;第100期:《东西方思想方法比较》,主讲人:李晓宁。2008年10月,王人博做了题为《中国宪政路上的两个先驱》的讲座;2008年10月,谢泳先生做了题为《中国百年宪政之思考》的讲座。总体来看,中国法制现代化在探寻西方模式的同时,开始注重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的结合,并在对法制现代化理论模式的发展与重构中,进一步建构中国法制现代化反思与批判的理论体系。针对

7、上述情况,我选用以下研究方法,展开对中国法制现代化成长机理的研究: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观,基本方法论原则,立足中国法制现代化理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密切联系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辨证地看待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与世界法制现代化普遍进程的关系。第二,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分析甄别和综合归纳,客观地阐述法制现代化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并指出其总体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三,运用学科渗透法,全力融与法学相关的学科为一体,拓展阐述问题的视野和空间,在百年中国的法制建设与发展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界定出中国法制现代

8、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独特之处。参考文献[1]王建平,《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