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

ID:44984032

大小:37.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6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_第1页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_第2页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_第3页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_第4页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2、学习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1、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2、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

2、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3、新诗: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二、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形象(意象):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诗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表现事理的重要载体。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较完整的、丰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或生活图景。由于篇幅所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

3、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时是“我(不一定指诗人本身)”,有时是他人。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我”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岁月,思索着怎样主宰未来的世界。读完这首诗,一个思想深邃、胸怀博大的伟人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景物是作品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具体物象。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并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

4、阳”便是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这种饱含着作者无限愁思的图画,这种艺术境界,就叫意境。景物和意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景物的特点,因为景物的形色各异,反映出环境氛围的不同。物象是作者表达情感志向的载体,读诗人通过对物象的感知,就能够揣摩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绘出的是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而这图景中又明显地蕴含着诗人追求淡泊宁静的心情,我们就把这种生活图景就叫意境。通过对意境的感知,就能够感觉到

5、蕴含在诗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怀。景物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景物指诗中每一个具体的物象,意境则指的是若干物象组合成的那种包含着丰富情感的整个画面。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是景物,而这些景物构成的充满无限愁绪的“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就是意境。三、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托、象征手法等方式。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直接把情感写出来。例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毫不隐讳

6、地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借景抒情,指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情感什么,而是借写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很看不起唐王朝那些骄横的豪门大族,但是他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写晋代贵族王谢居住的乌衣巷连燕子都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来抒发作者对唐王朝豪门大族的辛辣讽刺之情。4寓情于景,指把情感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中,与“借景抒情”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是谈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借景抒情是指整首诗多在写景或者诗歌中有大面积在写景,但是作者写景不是目的,而是借所写之景有意识地在表达某种情感;寓情于景,侧重于

7、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中寄托着某种情感,作者并不是有意识地要用这个景来表达某种情感。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首诗仅仅写了映在曹操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对此景有什么感触,一个字都没有讲出来,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够感受到曹操那种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这就叫借景抒情。象征手法,有点类似于比喻,但是应该有区别,现在没有那位专家的说法能够统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