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

ID:44996825

大小:19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07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_第1页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_第2页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_第3页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_第4页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考点考前叮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考点 考前叮嘱一、读懂诗歌2010年广东全真模拟(一)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注)(1)德佑元年起兵勤王以前,作者过着一种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闲居生活,此诗写于此时。(2)蟋蟀。(3)“坐欲驰”意谓“形坐而心驰”,这里指诗人心绪不宁,神往着匡复大业1、读题:“夜坐”:枯夜独坐。(1)、“夜坐”所见所闻(景)(2)、“夜坐”所思所想(感)2、读作者: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1)、主战(与主和矛盾,受排挤)(2)、人

2、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读注解(注)(1)德佑元年起兵勤王以前,作者过着一种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闲居生活,此诗写于此时。(2)蟋蟀。(3)“坐欲驰”意谓“形坐而心驰”,这里指诗人心绪不宁,神往着匡复大业(1)、揭示背景(“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闲居”)(2)、暗示主题(“神往着匡复大业”)(3)、解释疑难(“寒蛩”)4、读诗本2010年广东全真(一)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对译: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

3、的大雁寄宿于江边,清晰如画;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恍若唱诗。想我昔日青青少年,如今早已年龄老大,如华的岁月尽付蹉跎,让人叹息。不变的是洋溢在我内心的复国之志,每闻晨鸡唱晓,常常从睡梦中惊觉,恨不能飞身沙场,纵马驰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想望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风味。前两联写景,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

4、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之气,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逶迤: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5、作赏析:二、审准题目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1)、诗歌的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1、审准提问的范

5、围:颔联:律诗的第二联2、审准提问的对象写景:景物描写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1)、诗歌的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3、审准提问的内容或角度写景特点:(1)、写景的角度:由远及近、由上至下、形态、色泽、气味……(2)、写景的手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白描……(1)、诗歌的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审准答题的要求“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1)、“结合诗句”:

6、就是要具体,不要空泛;要客观,不要主观臆测;(2)、“作简要分析”:即要言不烦,不作冗长分析。三、规范答题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1)、诗歌的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2)、尾联在整篇诗作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1、规范答题步骤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1)、诗歌的颔联写景有何特点?

7、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点明写景特点解说写景特点写景效果或作用参考答案:答:本诗颔联写景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步骤一:点明写景特点)半江秋水,宿雁成群,是远景描画,也是近景勾勒;秋气清寒,蛩声四壁,是近景描绘,也是动景勾勒。(步骤二:解说写景特点)这样一远一近,相互映衬;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步骤三:指出写景效果或作用)2、规范语言表达夜坐(1)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2)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2)、尾联在整篇诗作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表达了诗人

8、什么思想感情?(3分)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比较第一问参考答案:答案(一):点明了全诗的主旨。答案(二):尾联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