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

ID:44997995

大小:1.3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07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_第1页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_第2页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_第3页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_第4页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规培操作——骨髓穿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骨髓穿刺使学生了解1、骨穿的适应症、禁忌症2、不同的操作方法3、骨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目的1、除血友病外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2、代谢性疾病(如戈谢氏病)和感染性疾病(如疟疾)的辅助诊断3、骨髓细菌培养4、取得用于骨髓移植的骨髓液5、骨髓输注:危重患儿抢救时,如外周静脉通道建立困难,胫骨穿刺输液可作为暂时性措施适应症1、明显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者,如血友病2、穿刺部位皮肤、皮下组织感染3、血小板低不是禁忌症禁忌症(一)患儿准备1、了解患儿的出血情况2、向患儿家长或委托人交代骨髓穿刺的目的、穿刺风险及应

2、对措施,签署知情同意书3、核对确认患儿姓名。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4、术前测量血压、脉搏5、将患儿送到经过消毒的治疗室操作前准备(二)器械准备1、物品及器械:一次性灭菌骨穿包(小儿骨髓穿刺针、洞巾、纱布)、皮肤消毒剂、灭菌棉签,胶布、2%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乳膏)1支、5ml、10ml、20ml注射器,灭菌手套2副、载玻片6~8张、推玻片1张、垫巾2、需做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瓶3、所有物品准备时,对物品的气密性、有效期等都应进行相关检查4、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准备1、髂前上棘2、髂后上棘3、胸骨4、胫前5、棘突操作方法及步骤——穿

3、刺点选择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点选择髂前上棘穿刺点(常用于成人、年长儿)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最宽处,该部位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髂后上棘穿刺点(常用于成人、2岁以上小儿)位于骶椎、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含骨髓液较多,附近又无重要器官,穿刺在身后,不易引起患儿恐惧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点选择胸骨穿刺点(一般至少要>2岁)操作方便,其后是心脏、大血管,需要患儿配合胸骨角,胸骨体中线与第二肋间水平相交处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点选择胫骨穿刺点(适用于新生儿、18个月以下婴儿)胫骨粗隆下和胫骨嵴内侧各1-

4、2cm平坦处(胫骨上三分之一)位于胫骨粗隆下1-2cm前内侧处其他穿刺部位尚未骨化好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点选择腰椎棘突穿刺点(均适用)位于腰椎棘突处,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点选择1、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患儿取仰卧位胸骨穿刺时头尽量后仰,充分暴露胸骨切迹操作方法及步骤——体位2、棘突穿刺时取侧卧位(似腰穿时姿势)3、髂后上棘穿刺时取俯卧位(侧卧位)操作方法及步骤——体位4、胫骨穿刺时助手固定患儿仰卧位于硬板床上,固定下肢,穿刺侧小腿屈曲稍外展,腘窝处用垫巾稍垫高,充分暴露,便于穿刺操作方法及步骤——体位1、

5、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或复合碘伏消毒棉签)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常规皮肤消毒3遍,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消毒范围一遍比一遍小,不留空白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方法2、取骨穿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标准色,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骨穿针(小儿可用10ml或5ml注射器代替骨穿针直接穿刺),检查穿刺针的气密性、通畅性及干燥性。铺消毒洞巾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方法3、局部浸润麻醉皮肤麻醉: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以5度的进针角度,迅速进针于皮内,注射

6、药物形成皮丘骨膜麻醉:调整进针角度为90度,再次进针,针尖抵达骨表面,多次调整进针角度,少量多点注射,麻醉范围穿刺点周围大约1.5cm左右注意点:1.进针时需要注意避开浅表的静脉血管2.针尖需抵达骨膜后再注射麻醉药,否则影响效果3.注射后待2min左右使骨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麻醉4.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时可以利多卡因乳膏局部麻醉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方法4、穿刺调节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于距针尖适当的长度上(胫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并扭紧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与穿刺点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

7、柄穿刺,用注射器抽,针头与骨面呈60°角,针头斜面朝上,棘突穿刺可以在棘突下45度角斜向上进针),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适度用力缓慢左右旋转,当感觉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明已进入骨髓腔如穿刺针不能固定,则应再进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方法5、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度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2~0.3ml为宜(充满注射器乳头即可)。如做骨髓液细菌学培养,需在留取骨髓液涂片制作标本后,再抽取1~3ml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迅速制作涂片5~6张,

8、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操作方法及步骤——穿刺方法6、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骨片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