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

ID:45000080

大小:7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07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7章+品德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品德学习一、品德概述1、品德与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等。品德是就个人道德面貌而言,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第七章品德学习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1)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学校道德教育、家庭成员的

2、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品德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第七章品德学习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表现在:(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2)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3)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第四,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二分法:知、行2

3、、三分法:知、情、行3、四分法:知、情、意、行4、系统学说(林崇德):(1)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三、国外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思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看作是一种蕴涵关系,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

4、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1)自我中心主义(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基本观点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规律:三水平六阶段2、柯尔

5、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阶段3:好孩子定向儿童认为:凡取

6、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人

7、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第一句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柯尔伯格理论的简評:(1)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打分时比较主观的,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释。(2)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柯尔伯格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时领域一般性的。(3)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说明思维与行为实际上

8、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言行不一致)。(4)该理论最初只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样本仅限于美国17岁以下的男性。虽然其他研究者找到了一些跨文化的证据,但在一些人群(犹太人聚居区)发现存在不同于柯尔伯格所说的价值体系的更高的道德水平。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水平的学生应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二)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班杜纳的社会学习理论(三)新精神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