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ID:45008965

大小:1.9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07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案例分析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2、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市场交易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转折”的背景:在徘徊中前进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思想上:两个凡是2、真

3、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反对否定“文革”。内容:性质:意义: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1)召开: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2)内容:(3)意义:3.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改革开放3、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二、经济体制改

4、革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P55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非农产业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5、……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30年前)凤阳花鼓(汉族)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封建阶级的压迫和连年的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的舞歌。表演时手拿花鼓小锣,配以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舞。曲调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

6、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今日凤阳县小岗村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1984年10月)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在所有制上管理体制的变化(流通体制)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

7、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民经济国际地位生活水平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提出:目标确立:理论完善:基本建立:国内改革遇到压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21世

8、纪初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推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