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

ID:45018031

大小:3.6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07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_第1页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_第2页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_第3页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_第4页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_第六节-种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节种子一、种子的形态特征珠被—→种皮2n胚珠卵细胞—→胚2n种子极核细胞—→胚乳3n种子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卵形、圆锥形、多角形。种子大小差异悬殊——复椰(大实椰子)产非洲东部,直径约50cm,每个重10多斤,最重达30斤。斑叶兰种子无胚乳,200万粒重1g,萌发时须借助于真菌产生的菌根帮助。种子颜色——绿色(绿豆)、白色(扁豆)、红紫色(赤小豆)、红棕色(薏苡)、一端红一端黑(相思豆)……山茱萸黄姜连翘补骨子甘草黄芪望江南种子表面——平滑而有光泽(红蓼、北五味子),粗糙(长春花、天南星)、具皱褶(乌头、车前)、瘤刺状突起(太子参)、具毛茸(白前、萝

2、藦、络石)、具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部分组织延伸而成,成肉质的有卫矛、苦瓜、荔枝、龙骨、菲薄膜质如阳春砂、白豆蔻、益智、红豆蔻)、具种阜(在珠孔处由珠被扩展形成海绵状突起物,如蓖麻、巴豆)。我国豆科作物播种面积2.8亿多亩,豆科植物是人类的第二大营养来源(禾本科第一)种皮结构1、种脐——种子成熟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常呈圆形或椭圆形。2、种孔——种孔由胚珠上的珠孔发育形成,为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和胚根伸出的部位。3、种脊——种脐至合点之间隆起的脊棱线,内含维管束。倒生胚珠的种子种脊狭长突起(杏、蓖麻),弯生胚珠或横生胚珠则短,直生胚珠无种脊。4、合点—

3、—种皮上维管束汇合之处。二、种子的类型1、有胚乳种子——胚乳常位于胚的周围,呈白色,胚乳细胞内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胚乳是极核受精形成。如蓖麻、柳、小麦、玉米等。2、无胚乳种子——常具发达的子叶,是在胚发育过程中,胚吸收了胚乳的养料,并贮藏于胚的子叶中,故不存在胚乳,子叶肥厚,如大豆、杏仁、南瓜子等。3、外胚乳——大多数植物种子,当胚发育和胚乳形成时,胚囊外面的珠心细胞被胚乳吸收而消失,但也有少数植物种子珠心,未被完全吸收而形成营养组织包围在胚乳和胚外部,称外胚乳,如肉豆蔻、槟榔、胡椒、姜、甜菜、石竹等。4、胚的组成胚根——位置对着种孔,在种子中

4、,胚根分化较完全,发育成主根。胚轴(胚茎)——子叶以上为上胚轴,子叶以下为下胚轴,禾本科有中胚轴。胚芽——胚顶端未发育的地上枝子叶——单子叶1枚、双子叶2枚,裸子植物多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胚轴胚根胚芽子叶三、种子的组织构造种皮显微特征在种子类药材鉴别上特别重要,胚乳和胚常少具或不具鉴别价值。1、种皮——通常具1层种皮(大豆、南瓜),也有2层种皮即外种皮和内种皮(蓖麻、芥菜、芸苔、三色堇)。种皮可是干性的(豆类),也可是肉质的(石榴)。①表皮——位于种皮最外层,通常1层薄壁cell组成,也有为石细胞。②栅状细胞层——有的种子,在表皮内侧,有栅栏细胞层,由1

5、或2-3列狭长细胞组成。③油cell层——有的种子表皮层下方,有数列内贮挥发油的细胞组成,有时常与色素cell相间排列在一起。④色素层——有的种皮表皮层含色素物质,有的种子在表皮层下方,具有1-数列内含色素的细胞层。⑤厚壁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属植物,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姜科植物的白豆蔻、阳春砂、草果等)。2、胚乳——由薄壁cell或厚壁性细胞组成。胚乳细胞常含大量的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油等营养物质。3、胚——是种子内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子叶细胞为类圆形或多面体,常具细胞间隙,外层表皮细胞具1极薄的角质层,常无气孔分布,有的植

6、物在子叶的组织中还含有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