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ID:45051609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内阁制3.黄仁宇在论及某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

2、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4.据史载:贞观三年,唐太宗根据右仆射封德彝的建议,违反规定,把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签发为府兵,诏敕发出后,门下省不肯签署,接连数次,都被驳回……太宗最后被迫收回成命。此段材料表明,门下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A.牵制皇帝权力B.减少决策失误C.签署皇帝命令D.检讨军事政策5.清代人张之洞总结历代选官制度时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至明为一类”,他所说的这两类选官制度具体应是指(  )A.世官制和察举制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和科举制D

3、.察举制和科举制6.“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7.明太祖时,“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皇帝)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

4、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中朝制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D.元代的行省制9.清代何刚德《春明梦录》载:“从前京师最高机关曰军机处。处在乾清门东侧,屋只三椽,……有事须进内面陈,……湫隘不堪对面,……然其地极严重,平时无论何人,不得践其户也。”此材料反映出军机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处理政务封闭性的特征明显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下图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演变趋势(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权力不断强化D

5、.思想控制日益强化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人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12.19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一战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

6、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4.某年,《点石斋画报》载:“刘渊亭大帅……对众誓师,言辞慷慨……誓毕即统率黑旗精兵五营自台南直攻台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其中的“刘渊亭大帅”是( )A.黄海海战刘步蟾    B.抗日战争刘伯承  C.反割台斗争刘步蟾    D.反割台斗争刘永福  15.《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下列与“那个

7、悲惨的时候”相关的是(  )A.卢沟桥事变B.华北事变C.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16.读《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某一篇文章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一段文字,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17.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提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错误言论,并且拒不悔改,称其言论与日政府主张相同。下列驳

8、斥该错误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