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ID:45056193

大小:1.6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08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_第1页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_第2页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_第3页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_第4页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_第5页
资源描述:

《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Cu熔化及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摘要采用Embedded-AtomMethod(EAM)作用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Cu的熔化及凝固过程,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液态Cu凝固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升降温过程中体系的偶分布函数、能量、MSD(均方位移)随温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冷却速率快时,形成非晶体;冷却速率慢时,形成晶体。冷却速率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越充分,得到的结构越稳定。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EAM势函数;熔化;凝固1引言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宏观性质变化是由体系的微

2、观结构转变引起的,但其微观结构转变很难通过实验获得。因此,计算机模拟成为研究熔化、凝固过程中体系微观结构转变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发展,分子动力学方法已经成为研究材料微观结构的一个重要方法。基于嵌入原子方法(EAM)构造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已被成功的应用于液固相变、位错、界面模拟等多个方面。本文采用EAM相互作用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Cu升温熔化及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采用偶分布函数(PCF)、均方位移(MSD)等方法分析了体系的微观结构转变。2、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过程模拟体系的初始构型由6×6×6的

3、Fcc-Cu元胞组成,共864个原子,时间步长为1fs(飞秒),采用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Nose/Hoover控温控压方法。首先让体系在298K下驰豫100000步,然后以4×1012K/s的速率升温至1898K;然后在1898K下驰豫100000步得到平衡液态结构,再分别以4×1013K/s,1×1013K/s,4×1012K/s,4×1011K/s的速率降温至298K。在模拟过程中每400K记录一次体系的构型,每个构型驰豫一定的时间,并通过构型的平均来确定相应的体系结构。4.1加热融化过程图1给出了升温过程中原子平均能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随

4、着温度的升高,原子平均能量近乎线性的增加,当温度达到某一值时,原子能量突然增大,说明体系发生了某种相变。图2为升温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偶分布函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偶分布函数第一峰高度不断变低,宽度不断变宽,这表明每个原子的第一近邻原子数目不断减少,同时第二峰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这些都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的短程有序度不断下降,无序度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1498K及1898K下,偶分布函数对应晶态下的第二峰完全消失,体系表现出明显的液态特征,故可证明图1中发生的相变为固液相变,体系发生熔化。由此可确定模拟得出的熔点为149

5、3K4.2降温凝固过程图3给出了不同降温速率下原子平均能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当冷却速率为4×1013K/s时,原子能量连续减小,整个降温过程中原子平均能量不存在突变,体系最终形成非晶。当冷却速率为4×1011K/s时,原子能量在随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突然减小,体系发生晶化转变,转变点对应的温度即为结晶温度。并且可以看出,降温速率越低,对应的结晶温度越高,曲线突变时下降越陡,下降单位温度释放的能量越多,体系最终能量越低,结晶越充分,得到的最终结构越稳定。图4为冷却速率为4×1013K/s及4×1011K/s时的偶分布函数曲线,随着温

6、度的降低,偶分布函数第一峰高度不断增加,宽度逐渐变窄,表明每个原子的第一近邻原子数目不断增加,体系的短程有序度增强。图4(a)中,在298K下偶分布函数对应液态的第二封出现劈裂,表现出明显的非晶特征;图4(b)中,在298K下偶分布函数在对应液态的第一峰和第二峰之间出现了一个小峰,表明体系具有明显的晶态结构。固态下体系的均方位移存在一个上限值,而液态的均方位移呈线性关系。图5给出了降温速率为4×1013K/s、4×1011K/s时体系在698K下的均方位移,可以看出速率为4×1011K/s时,体系具有固态特征;而速率为4×1013K/s时,体系

7、依然具有液态特征。这表明在形成非晶或晶体之前,体系处于过冷液态,降温速率越快,过冷液态范围越广。5结论1)采用EAM势函数,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的升温熔化过程,模拟得到熔点为1493K,与实际熔点误差约为9.7%.2)模拟了Cu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快时形成非晶体,冷却速度慢时形成晶体。冷却速度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进行得越充分,得到的结构越稳定。3)升降温中存在温度滞后现象,降温速率越大,过冷液态范围越大。[参考文献](References)[1]DawMS,BaskesMI.Semiempirical,Qu

8、antumMechanicalCalculationofHydrogenEmbrittlementinMetals[J].PhysRevLett,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