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

ID:45068774

大小:3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下篇专题三微题型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装置的分析与判断1.下列操作或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正确的是(  )解析 定容操作中,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内,且应平视容量瓶刻度线,A项正确;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中间的瓶中的水要排入量筒中,应左导管短,右导管长,C项错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液体,D项错误。答案 A2.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解析 A项,物质

2、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B项,CO不溶于NaOH且不与NaOH反应,CO2因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除去,正确;C项,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D项,滴定终点的读数为11.80mL,错误。答案 B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解析 向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在溶液表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由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这个过程变化很快,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的操作是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插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以下,滴

3、加氢氧化钠溶液,A选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选项正确。开始排出的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后会发生爆炸,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正确的操作是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C选项错误。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选项错误。答案 B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4、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解析 A项,灼烧在坩埚内进行,另外还用到酒精灯和泥三角,正确;B项,溶解、稀释用到烧杯和玻璃棒,错误;C项,过滤使用漏斗、烧杯、玻璃棒,正确;D项,检验Fe3+应选用KSCN溶液,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在试管内进行反应,检验,正确。答案 B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 A项,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水,在长颈漏斗下端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可以实现;B项,碘的CCl4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C项,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CO2,引入新杂质;D项,分馏时,温度计应在支管口

5、附近(测的是馏分的温度)。答案 A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饱和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从物质的性质、实验原理、仪器的选择是否正确等角度去分析。CH3COOC2H5与Na2CO3溶液互不相溶,故应选择分液法将其分离,因此选③,A错;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择分液漏斗萃取分液,B正确;将Cl2通过盛有FeCl2溶液的洗气瓶,将Cl2吸收,C正确;粗盐提纯应先将粗盐溶于蒸馏水中,然后过滤除掉泥沙等不溶物,再蒸发、浓缩最后

6、得到NaCl晶体,D正确。答案 A7.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D.装置④可制得金属锰解析 若忽略NH3的性质会错选B项。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钠和水反应放热,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则红墨水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故A项正确。NH3属于碱性气体,可以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常温下NH3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NH3有刺激性气味,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倒置漏斗

7、防止倒吸,故B项正确。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NO2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故C项错误;该反应为铝热反应,铝具有强还原性,高温下,能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故D项正确。答案 C8.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 依据图中的操作,通入氯气,氯气先把I-氧化成I2,然后再把Fe2+氧化成Fe3+,说明还原性:I->Fe2+,则氧化性:Fe3+>I2,而整个反应中Cl2作氧化剂,其氧化性最强,可以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