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ID:45091155

大小:2.3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9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

2、异 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

3、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点睛】第2题,不少考

4、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5、                                  图3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解析】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

6、,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则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C.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

7、选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1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

8、差【答案】D【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故选D。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冻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