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ID:45100248

大小:18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_第1页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_第2页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_第3页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_第4页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3.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正确地读、写数10,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教具学具:课件,数字图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分享,引入新课(数字兄弟比大小)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认读数10。(1)出示教材第59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都有多少?请

2、你数一数。(2)学生数数,并交流数的结果。(3)让学生数一个就做一记号,再数人数和鸽子数,并交流。(4)观察教材第59页的点子图上的点,并数出图上小园点的个数。(5)再看看摆有几朵花呢?一起数数看(10朵)(6)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10个圆点,10朵花,都可以用10来表示,一起读读这个数。2.学习1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5(1)拿出计数器,先拔9颗珠子,再添上1颗,问:一共有几颗珠子?这10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9颗珠子再添1颗,就是10颗)

3、(2)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①在屏幕上出示第59页的直尺。②让学生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③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3)老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4)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①数出教材第59页两幅点子图中点子的个数。②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和符号。③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重点说出填写时的思维过程(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④9<10读作:9小于1010>9读作:10大于94.学习10的组

4、成。(1)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把结果写下来:10可以分成9和1,1和9组成10……(2)游戏:一共10根小棒,左手1根,右手9根,那么10可以分成1和9;左手2根,右手8根,那么10可以分成2和8;左手3根,右手7根,那么10可以分成3和7;左手4根,右手6根,那么10可以分成4和6;左手5根,右手5根,那么10可以分成5和5;边游戏边板书:5(3)推想10的另外几组组成。引导:看到上面每一组组成,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

5、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就马上想到。学生由上面几组又可以推出其他几组:(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学习时主要记住前5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组推想出来。前边5组又可以按其中一个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记,另一个数相对应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如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5.学习10的写法。(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是10。(2)老师示范写10,边写边讲:10分成两部分写,左边格里

6、写“1”,右边写“0”;要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3)学生在练习本上描写10。老师指导。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基础知识:比较大小。2.基本技能:看图填一填。3.综合能力:连一连(两组苹果数凑成10)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10这个好朋友,我们会读写10,知道9再添上1就是10,了解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学习了10的组成,回家后,请大家在自己的周围找一找10,和10做好朋友!5教学反思1.我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正确

7、认识了10之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10。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从生活中找出许多跟10有关的事物,让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2.在教学10的组成时,采用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通过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这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达成了教学目标,发展了学生对数的认知能力,在练习时,使学生能学

8、以致用将所学的新知加已巩固。课堂中师生讨论操作练习,内容充分,但时间略长,可以考虑简化非重点的教学过程,并将衔接语酝酿得更加精炼贴切。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