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ID:45101669

大小:675.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1 苯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3.1.1苯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词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但农夫山泉的水源地曾险些遭受严重破坏。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我们该如何避免?化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到底如何体现?带着以上思考,我们学习今天的课题:《苯酚》。 一、教学背景 1、地位和作用 苯酚安排在苏教版《选修》专题四第二单元,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首先,化学2中简单介绍了几种典型有机物,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而后,选修中以分类的思想来研究有机物,让学生体验分类思想对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借助更多有机物的学习,进一步凸显“结构决定性

2、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核心化学思想。 醇和酚同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羟基的物质,却具有不同的性质。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为结构、性质的对比学习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2、学情及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依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苯酚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 应用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在对比中完成从苯、乙醇到苯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方法,借助实验设计与实

3、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苯酚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观。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4、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设疑、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归纳、迁移应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为达成上述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通过4个环节,借助情景设置,问题引导,活动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学科观念,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认知发展。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

4、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情境素材随处可见。 例如,曾经在杭州发生过市民疯狂抢购矿泉水事件,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一事件?(播放新闻:苯酚的泄露)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不仅要问:苯酚的泄露为何使人如此恐慌?苯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引入新课。 我以本段视频材料作为贯穿本堂课的情境线索,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物理性质   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直观观察、分组实验并结合阅读课本进行。 【实物观察】展示一瓶苯酚,观察苯酚的色、态、 【活动体

5、验】分组实验:认识苯酚的溶解性。 这是帮助学生建立实验观的一个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苯酚的其他物理性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学习。 2.化学性质 针对这部分重点知识,我采用新闻再现、实验活动、结构分析、问题连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方法和情感体验。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习化学的核心思想,所以,首先我给出苯酚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从羟基和苯环的性质中迁移应用,预测苯酚泄露的处理方法。为了激发思考,我再现情境(播放新闻视频)。理论预测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合,这时学生已经产生认知冲突,我马上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1】“为

6、什么可以用石灰进行处理呢?”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苯酚可能有酸性 。“怎样验证苯酚的酸性?”我启发学生设计方案,在合作讨论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分别用pH计、石蕊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苯酚有弱酸性。 【问题引导2】既然如此,为什么苯酚溶液不能使石蕊变红呢?为了进一步认识苯酚的弱酸性,我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采取对比方法,设计方案,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一个小组设计了如图这套装置,(展示装置)用来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另一个小组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对比实验方案,比较乙醇和苯酚的酸性。分析2次实验比较的现象后得出结论:苯酚

7、的酸性介于乙醇和碳酸之间。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尝试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对比,再一次强化化学实验观——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有机物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为深刻理解这一思想,我设计了如下结构对比:(展示图片:碳酸、苯酚、乙醇的,(解释图片):相同的官能团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说明苯环影响了羟基(结论)。 【问题引导3】“羟基会影响苯环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以两个实验为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