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词牌名释义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

ID:45109072

大小:32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0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_第1页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_第2页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_第3页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_第4页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词牌名释义(一)---苏幕遮徐志耀  酝酿写这个系列是在前些天给学生讲《课后古诗词背诵》中的范仲淹《苏幕遮》,我随口提到词牌就是词的曲调,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前面李煜所写的《相见欢》,词牌名表现了欢乐之意,但词的内容却表现作者内心的悲凉。学生就问道:“‘苏幕遮’是什么意思?”我一时语塞,因为这个词牌似乎没有什么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仿佛与屏障有关。但我也不敢望文生义,回去查了查资料,才发现这是词牌中极为少见的音译词。由此开始,就准备酝酿写一写我们教材中所出现的词牌之名。当时临近考试,时间较紧,暑假开始,就利用闲暇时间将我找到的材料一一罗列出来。  

2、    “苏幕遮”,据唐贞元年间慧琳所编的《一切经音义·卷四十》所载,是“西戎胡语”,正确发音当为“飒麿遮”(《全唐诗》张说有五首相关的七绝诗,作“苏摩遮”)。据《宋史》所引宋王延德《高昌行纪》,称当地“出白?绣文花蕊布,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当原指一种帽子。但后来演变成一种舞蹈,《一切经音义》称“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皆舞蹈名称)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啗人民之灾也。”张说在其文集同题诗下有

3、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两篇同时记载,苏幕遮为西域传入的歌舞,从《一切经音义》中所载可见,舞蹈气氛热烈,欢腾鼓舞,且与游人同乐,是一个西域的节日专门舞蹈。并且从内容与形式上,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泼水节很相似。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五》中“浑脱队”一条中载唐中宗时清源尉吕元泰上书言时政,专言此舞“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幕遮’旗鼓相当,腾逐喧噪。”从这段话中可见,这一舞蹈当时已不仅仅在京师长安流行,外地也能看见。但对于舞蹈的时间,《容斋随笔》有吕元泰要求皇帝禁止此舞,称“何必羸形体,讙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焉?”从中可以推测舞蹈的

4、时间当在寒冷的时候。而盛唐的名相张说的诗则更为明确,有“腊月凝阴积帝台”“长取新年续旧年”之句,说明这一舞蹈应当是在新年辞旧迎新时所跳的。有趣的是,泼水节也相当于当地人民的新年。在龙榆生先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称这一曲调为“宋词家所用,盖因旧曲另度新声”,而《词谱》中也以范仲淹的这首词作为初调,从曲的内容来看,与这一舞蹈原本所包含的喜庆祈福之意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附:  《苏摩遮》张说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

5、,豪歌急鼓送寒来,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人教版教材中的词牌名释义(二)  ——水调歌头徐志耀  唐代大曲中有《水调》,为商调曲。而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引《乐苑》称:“《水调》,商调曲也。旧说《水调》、《河传》,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制,曲成奏之,声韵怨切。”在唐圭璋、钟振振两位先生所撰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前言》中称词起源于隋。词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其所配合的曲调,却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和少数民

6、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同‘宴’)乐’”,因此其诞生与隋的大一统所带来“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所引发的“文化上的汇流”密切相关。而《水调》产生于隋,当为最早的词之一。所谓“歌头”,据龙榆生先生说,“凡大曲有‘歌头’,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即《水调歌头》的曲调是《水调》的开头部分。《乐府诗集》中称《水调》“按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最为怨切”,并举白居易诗“五言一遍最殷懃,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为证。    此曲在唐、五代、宋均很流行,《乐府诗集》载唐代有《新水调》,亦为商调曲。而

7、唐代著名的传奇小说,唐卢肇所撰的《逸史·李谟》一篇中记载唐开元时期吹笛位居第一的李谟在越州(今绍兴)镜湖巧遇独孤丈,指点他吹笛的故事。其中,独孤丈就指出李谟在吹奏《凉州》时,“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而《马氏南唐书》载南唐元宗李璟在即位时命当时著名的歌人王感化“奏《水调词》”。在北宋张先著名的《天仙子》中就有“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贺铸的《摊破浣溪沙》亦有“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之句。足见,《水调》在那一时期的流行程度。并且,从宋人的词中也可以感受到,《水调》的曲调“最为怨切”的特点。  作为“诗余”的词,在唐至北宋初期往往只是文人寄寓闲情的文

8、艺形式,但《水调》似乎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