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_和解剂

方剂学_和解剂

ID:45112341

大小:168.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10

方剂学_和解剂_第1页
方剂学_和解剂_第2页
方剂学_和解剂_第3页
方剂学_和解剂_第4页
方剂学_和解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学_和解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和解剂MediativePrescriptions和解剂教学目的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2.掌握: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和解剂定义: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统称为和解剂。适用范围本剂除和解少阳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寒热互结证等。另外,因虐疾一病,有寒热往来之证,前人有“疟属少阳”之论。故治疟之剂亦属于和解剂之范围。和解剂3.1和解少阳FormulaethatHarmonizeshaoyangMeridian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基本方,主

2、治半表半里之证。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主治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病机邪争少阳,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一散一收臣黄芩——清泄少阳郁热和解少阳佐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佐生姜、大枣益胃生津,调和营卫使人参、甘草扶正祛邪,以防邪入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配伍特点祛邪扶正药相配伍,祛邪为主疏透与清泄并用,胆胃兼调。本方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柯韵伯)。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

3、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指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致月经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的病证。因此,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是指一个病名,不是一个症状。名词解释临床运用1.本方主治少阳证,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2.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感冒、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疟疾等证属于少阳证者。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使用注意1.阴虚血少者慎用。2.有些患者由于正气较虚,服用本方后往往见到暂时的发热,恶寒,战汗

4、现象,临床运用时要告诉患者。和解剂3.2调和肝脾PrescriptionsthatRegulateandHarmonizetheLiverandSpleen和解剂·调和肝脾肝脾不和病理示意图木郁伐土——疏肝为主肝(郁)脾(虚)土虚木乘——健脾为主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干咽燥,乳房作胀,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者脾虚血虚肝郁病机示意图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治法:疏肝养血并顾,兼以健脾。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君柴胡——疏肝解郁 (使)臣当归、白芍——养血

5、柔肝佐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运佐生姜——温胃和中佐薄荷——助柴胡散肝郁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配伍特点: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疏养并施。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临床运用临床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无论妇科或内科,凡属于肝郁血虚,脾虚胃气不和者皆可选用本方治疗。和解剂3.3调和肠胃PrescriptionsthatRegulateandHarmonizetheIntestineandStomach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病理机制少阳证误用下法伤中阳寒痞痞证(本证为

6、寒热互结之痞)少阳之邪乘虚热痞内陷结于心下脾不能升清肠鸣下利胃不能降浊呕吐?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病机:中气虚弱,寒热互结治法:益气和胃,调其寒热,散结除痞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半夏——辛温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阴阳同调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设问?痞为闭塞不通,症见痞满,用人参、甘草、大枣滋补之品,是否增加痞满?和解剂·调

7、和肠胃半夏泻心汤本方证是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损伤脾胃功能,邪气内陷寒热错杂结于心下之气痞,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脾胃不运而致痞,故用人参、甘草、大枣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所说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此外,方中重用了半夏、干姜辛开温燥之品,易伤脾胃之阴;又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易伤脾胃之阳,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佐之,养胃健脾,以护气虚。如此配伍实为得当。和解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临床运用1.本方是对误下伤中,邪犯于胃,胃失和降,,寒热互结,心下痞而设。但在临床上属于寒热互结错杂之证者,即可用本方治疗。以痞满而痛,肠鸣吐利,苔薄黄而腻

8、为辨证要点。2.近代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的溃疡病而有上述症状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