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ID:45117001

大小:1.7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7眼睛与光学仪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过程与方法⑷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⑸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用照相机拍照。⑹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⑺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⑻增强保护

2、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本节属拓展性内容,眼睛和眼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都是前几节所学的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

3、熟悉、成像原理又较为简单的眼睛开始,首先介绍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那么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矫正呢?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活动1”就来研究这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眼睛看到的景象不能准确地保存和再现,于是人们发明了照相机。“影像的保存”介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但相对来说它们的成像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本节教材最后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传统教材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

4、般只介绍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式的投影仪使用越来越少,有关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来说,实用价值不大,所以本教材没有介绍投影仪;而增加了眼睛和眼镜、显微镜、望远镜,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技的联系。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地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整体难度不大。相比而言,近

5、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建议采用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挂图、多媒体、实物、网络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广泛应用,。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这部分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知道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然后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不要求学生记住眼睛各部分的组成。关于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忆生物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了解眼睛怎样

6、看见物体;然后讨论交流、解疑答惑。学生讨论发言时,最好用多媒体投出眼睛的结构及其成像图(也可以用挂图),让学生结合图片讲解,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评析。为更好地驾御课堂教学,教师课前要多了解一些跟眼睛和眼镜有关的知识,以备学生提问。如学生问:“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物距变了,像距不变,竟然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为什么?”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从而使像总成在视网膜上。当眼部肌肉松弛时,晶

7、状体相对变扁一些,其焦距变大,这时远处物体的像能够成在视网膜上,从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点在无限远处。当眼部肌肉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晶状体会变凸,焦距变小,近处物体的像能够成在视网膜上。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成像系统,然而这个变焦系统一旦不能正常调节,就会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活动1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活动1”的目的是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

8、正方法,研究“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活动1的第1个问题要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第2个问题,比较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摸镜片、放在太阳光下观察其会聚或发散作用、成像等方法,得知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第3个问题,可让学生观察教材图3-65和图3-66,思考回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