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

ID:45117458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0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1页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2页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3页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4页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慧娴_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自然辩证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以求是之名——学术造假行为浅析物理电子学吴慧娴21031001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的同时,学术造假行为也在迅速的蔓延传播。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给学术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必须加以遏制。本文从近几年学术造假现象出发,分析其社会危害性,并对学术造假行为的原因进行了从表面到源头的探索,得出了中国学术造假行为的七大原因以及其问题源头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最后简述由此引发的一些针对学术造假行为的启示与对策。关键词:学术造假道德科技发展一、引言中央电

2、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对浙江大学2009年贺海波学术造假事件的报道而引发大家对学术造假的深入探讨。SCI论文数量,学科门类,院士数目,经费数字……中国的高校好像时刻被数字裹挟着,在追求数量的道路上向前狂奔。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学术界屡禁不止。所谓学术造假,就是指人为地制造假的学术成果以获得某些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各个方面的)行为与现象。具体说,是指个人或集体用非科学的态度编造、捏造、任意取舍实验数据,来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与研究成果,或在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学术成果、研究论

3、文上署名占有他人成果等行为与现象。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学者抄袭剽窃、教授行贿丑闻、文凭钱权交易、伪造个人学术履历、谎报研究成果等等诸多学术丑闻被频频曝光。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学术风气,腐蚀学术队伍,损害学术风气,对整个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恶性影响,所以,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加以遏制。欲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必要弄清楚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根源在,也只有弄清楚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治愈这一“恶疾”。二、学术腐败的现状今日中国学术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成果迭出,队伍壮大,颇令人振奋。然而,也有不尽如

4、人意之处,如学术规范之缺失、学术腐败之弥漫,实已到了令人悚然心惊的地步,也引起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有识之士的思考,学术腐败成为当今我国学界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近年来,在学术领域里的道德、伦理、法律和诚信的争论可谓沸沸扬扬,已开始从不少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波及到整个学术期刊,从顶级的科学家、学术大师到一般普通知识分子甚至够不上“知识分子”的评职称者,都难免涉及学术造假纠纷。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界过得并不安稳,频繁的学术造假事件让很多人开始对学术持怀疑的态度,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名牌大学,无论是普通的学

5、生,还是校长甚至院士,都与造假脱不开干系,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连普通公众都对中国学术的前景感到担忧,表一给出今年5月份网友投票得出的中国10年十大学术造假事件[1]:时间事件排名2007.12-2009.7中国工程院李连达院士造假事件12009.12井冈山大学造假事件22007.12周正龙华南虎事件32004.9同济大学杨杰事件42006.3清华大学刘辉事件52006.5上海交大汉芯事件62009.3浙江大学贺海波事件72007.5上海大学陈湛匀事件82005.12刘登义事件92009.5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事件10

6、表1中国10年十大学术造假事件可以看到学术造假事件在近几年越演越烈,学术腐败之风是一年比一年盛行,一年比一年夸张,以前只有一些学生会抄袭论文,而现在,演化成校长,院士开始造假,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对中国学术界的走向开始担忧,中国的学术本来就起步较晚,目前来说还是只能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搞研究,但是在进几十年来也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后学术腐败的盛行则会将这种发展扼杀在摇篮里,将使得中国学术停滞不前,学术之路将不堪为路,很多一心做科研的研究人员将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一、学术造假的危害学术造假虽然不像假冒伪劣商品那样会

7、带来人身的直接伤害,但若深层思考,其恶劣影响更大,对社会毒害更深,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惩治和预防学术腐败。第一,学术造假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弱化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学术声誉与形象。搞科研做学问,必须遵循科学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而学术造假主要是通过抄袭剽窃、编造数据、假冒署名等手段来制造所谓学术成果以假代真,以假乱真,以达欺世盗名之效果,《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其结果真正的科研学术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真正的科研、学术成果难

8、以问世,难以得到世人的承认,学术科研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受到严重阻碍[5]。学术腐败现象不利于我国良好的国际学术形象的塑造,同时也影响和削弱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进程。科研学术水平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研学术领域取得世界性的突破会给国家赢得名誉与地位;而学术造假只能使国家蒙羞。韩国克隆先锋黄锡禹造假事件一被媒体披露,不仅使他从民族英雄沦为国耻,他的国家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