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

ID:45122200

大小:42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0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_第1页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_第2页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_第3页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_第4页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专用2019中考物理高分一轮第10单元压强液体压强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一、选择题1.[xx·咸宁]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0.5PaB.5PaC.50PaD.500Pa2.在公交车上有许多保障乘客安全的装置,如图10-23所示的安全拉手和安全锤。下列关于这些装置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图10-23A.在需要破窗逃生时,两端很尖的安全锤可以增大对玻璃的压力B.在需要破窗逃生时,两端很尖的安全锤可以增大对玻璃的压强C.在紧急刹车时,安全拉手可让我们不具有惯性,从而避免伤害D.在紧急刹车时,安全拉手可让我们不受惯性力,从而

2、避免伤害3.[xx·娄底]社团活动在娄底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么(  )A.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B.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C.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D.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4.如图10-24所示,两块相同的海绵分别置于相同的磅秤上,取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置于海绵上。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磅秤示数F甲、F乙

3、的大小及海绵下陷深度h甲、h乙的比较,正确的是(  )图10-24A.F甲=F乙,h甲>h乙B.F甲=F乙,h甲=h乙C.F甲F乙,h甲>h乙5.如图10-25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图10-25A.p甲F乙B.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

4、,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图10-26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7.如图10-27甲所示,某物体竖直漂浮于盛水的杯中,后来将该物体取出并横置于杯口,如图乙所示(不考虑水的损失)。下列关于杯内底部及地面所受压强和压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10-27A.杯内底部和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都不变B.杯内底部和地面受到的压强大小都不变C.杯内底部受到的压强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D.杯内底部受到的压力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8.

5、[xx·常州]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装有不同液体,小明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小球静止时状态如图10-28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  )图10-28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

6、甲管下的塑料片先脱落B.乙管下的塑料片先脱落C.甲、乙管下的塑料片同时脱落D.甲、乙管下的塑料片都不能脱落10.如图10-30所示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0-30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8∶1B.若将B放入酒精中,则会在酒精中下沉(已知ρ酒精=0.8g/cm3)C.正方体A、B的棱长之比是1∶2D.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11.桌面上甲、乙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实

7、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如图10-31所示。已知:ρ铁>ρ水>ρ酒精>ρ木。将木球放入酒精中、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容器底受到酒精和水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0-31A.F1=F2 p1F2 p1>p2D.F1>F p1

8、面的压强为p2;图乙中,设B对A的压强为p3,A对桌面的压强为p4。则下列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图10-32A.p1∶p2=mAρA∶(mA+mB)ρBB.p1∶p4=mA∶(mA+mB)C.p2∶p4=mBρA∶m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