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

ID:45130294

大小:469.0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9-11-10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_第1页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_第2页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_第3页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_第4页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导论 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刘晓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58801058(O)62200092(H)liuxiaoli@263.net.cn时间:2005年9月5日课程的形式本课程是全体理科博士生的学位必修课本课程采取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结合的形式考核方式:平时考勤+论文+期末开卷考试课程的目的倡导一种大科学观(从五个层面理解科学):(1)关于现象和解释的科学(2)体现为器物和技术的科学(3)作为内部社会建制的科学(4)作为外部社会环境和社会后中的科学(5)作为精神的科学不仅把科学看作一

2、种知识体系,也看作一种应用、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建制和文化。课程的目的使理科博士生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较深入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一定的理解。探讨随着科学技术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应当如何从历史、哲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观照科学,理解科学的深层价值。课程的目的拓宽学生视野,倡导文理交叉,提高博士生的科学和人文的综合素养。使理科的博士生不局限于本专业领域,更多地了解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思考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

3、。理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课程的目的了解联合国关于新千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了解中国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共同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土壤、人文土壤和社会环境问题。探讨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探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联问题。主要参考书目1.任定成主编《科学前沿与现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孙小礼著《文理交融——奔向21世纪的科学潮流》4.任定成主编《科学与人文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4、4年。其他推荐书目科学出版社出版:1.《科学发展报告》(1999年始,年度本)2.《高技术发展报告》(1999年始,年度本)3.《可持续发展报告》(2000年始,年度本)4.《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5.《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科学普及出版社:《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系列丛书:《科学与国家利益》、《技术与国家利益》……其他推荐书目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一推动》译丛:例如《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皇帝新脑》《惊人的假说》《细胞生命的礼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译丛:例如《美丽心灵》《解析彩虹》《何为

5、科学真理》《真科学》《反物质》《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吉林人民出版社:《魔鬼出没的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人人应知的科学》、《人人应知的技术》。导论:科学-人文与博士生的学术责任一、 一流大学 与博士生的 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1.高等教育与 博士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1.中国高等教育现状: 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入学率为15%以上称大众教育;50%以上称普及教育。1993年数据显示,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81%,当时中国仅为4%。最初预计,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基本达到15%,据2004年1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

6、,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左右。2003年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34%。大学入学率与其他国家比较1998年,我国高校在校生643万。2001年,高校在校生达到1214万。从1990年到2003年大学入学率从3.4%提高到17%。完成精英阶段到大众教育阶段过渡。这个过程大大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美国30年(11-41年),韩国14年(66-80年),日本23年(47-70年),巴西26年(70-96年)。如此快的速度,质量如何?《大学有问题!》联合国提倡具备9种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杂问题和新问题的表达能力交叉知识的交融能力第一

7、外语和第二外语的交流能力判断所作出的选择和相应后果的能力在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检索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对民主平等的承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博士生应具备什么素养?我们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标准和科学素养调查公众科学素养的米勒标准包括3部分:1.具有足够的能力阅读报纸杂志上表达各种科学信息的科学词汇;2.对科学研究过程有基本的了解;3.对科学技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基本的估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90年代初中国开始两年一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2年的调查中,选择了“分子”、“DNA”、“Internet”、

8、“辐射”、“科学研究”几个基本术语作为衡量尺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是1.4%,比5年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03年调查结果2003年的调查结果,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是为2%。其中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