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

ID:45150768

大小:36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II)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以下序列正确的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大夫【答案】B【解析】【详解】维系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按照宗法制中血缘关系远近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序列,故B项正确。A、C和D的顺序不符合事实,排除。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2、不可不略知也”。下列符合荀子精神的是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实行三省六部制C.实行察举制D.刺史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刺史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刺史制度符合题意。所以选D。3.中国古代选官的方式历经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拨依据顺序正确的是A.孝廉—功绩—才学—门第B.才学—孝廉—门第—功绩C.才学—门第—功绩—孝廉D.功绩—孝廉—门第—才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军功授爵制是按照功绩作为选官标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分别是按照才能与品德、出身门弟、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4.“(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的“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决策军务D.协理奏章【答案】D【解析】材料“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

4、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由此可以知道这里的“中级官员”也就是殿阁大学士。它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侍从机构或秘书机构。所以D项正确。ABC都不是殿阁大学士的职能,故排除。点睛:殿阁大学士后来发展为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没有决策权,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内阁的建立实质上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5.在xx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

5、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世袭制是官位爵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D项错误。6.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

6、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故B项正确;A项是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排除;行省是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殿阁大学士,故D项排除。7.《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由此解决了相权问题B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7、C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内阁属于临时机构D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内阁官员地位不高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问题,排除A;内阁没有法律赋予的实际权力,不能监察百官,排除B;内阁是明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并非临时机构,排除B;由“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说明内阁官员地位不高,故选D。8.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A.确立册封制度B.设立三司、六部C.推行行省制度D.设置理藩院【答案】C【解析】【详解】册封制度早在夏商周就已有了,排除A。三司设于明初,六部设在隋唐时,排除B。理藩院是清朝管理

8、北部和西部蒙古、回部及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